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城市基层党建

瑶海区:“多维发力”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4-07-30信息来源:瑶海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杨静】


近年来,瑶海区不断创新“解题”思路,强化“答题”措施,坚持党建引领铸魂赋能,通过创建“新新向党”党建品牌,引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强化党在新兴领域的组织力、号召力,凝聚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以有形覆盖为牵引,建强党的组织体系。优化组织架构,提升组织力,把新就业群体牢牢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建立领导机制。印发《瑶海区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方案(试行)》《瑶海区关于深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新向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下辖快递行业、外卖行业、货车运输行业、网约车行业、网络主播行业5个流动党支部,建立起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行业主管和群团部门各司其职,街道社区兜底管理的工作体系。凝聚工作合力。召开“新新向党、快递温暖”党建直播大讲堂,发布“新新向党”党建品牌标识,区委组织部牵头建立“四联四促”机制,构建“1+8+N”的组织架构,形成多部门广泛参与、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良好局面。推进组织覆盖。建立常态化摸排制度及新入职人员备案登记制度,开展“流动党员们,组织喊您回家啦”线上活动,动态掌握“生产经营、党群组织、党员队伍、职工状况”等底数。在新业态企业,新建党支部15个、群团组织42个,加强对新业态企业分支机构、基层网点的有效覆盖。加强教育管理。通过“早会红讲堂”“班前10分钟”等方式,灵活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参加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行“菜单式”普法,提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以整合资源为纽带,强化暖心关爱保障。全力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安全感、幸福感。建设暖“新”阵地。在各级党群服务阵地、工会幸福驿站、企业基层网点等建成160个“歇歇角”红色驿站,遴选165个“爱心商户”,统一设计“歇歇角”红色驿站标识,张贴“党建红色地图”和“暖心服务清单”,设置“不打烊”服务角,配备充电器、微波炉、饮水机、雨具、安心药箱、报刊书籍等设施,为其提供“车可充电、饭可加热、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一站式”贴心暖心服务。推出暖“新”系列活动。依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建,创新实施“一月一主题”活动,采取“点单定制”方式,依托“小哥接待日”每月收集新业态从业人员需求,整合联建单位资源,每月集中发布并组织实施一批关爱服务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服务活动895次,服务各类新业态劳动者8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64件。强化暖“新”保障。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为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体检、维护职工权益等服务。结合开展“就业促进行动”“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为新就业形态用人单位和广大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

以发挥作用为落点,推动融入基层治理。立足基层实际,将“治理对象”变“治理力量”,引领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重培养,激发党员新活力。针对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行业实行“红心向党”计划,推行开放式组织生活,在线进行充电学习和交流互动;针对货运物流行业实行“同心同行”计划,结合交通安全教育、从业资格培训等工作,开展政策宣传、理论宣讲,提升政治素养和从业能力;针对快递外卖行业实行“暖心服务”计划,为快递、外卖从业人员提供避暑取暖、歇脚充电、饮水就餐等贴心服务。拓渠道,增强治理渗透力。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上门入户的优势,组织动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659人,组建74支“瑶熠生辉”志愿服务队,聘任首批20名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担任食品安全信息员、城市治理网格员、社区民意联络员、扶持政策宣传员,成为小区治理体验官,参加“周四来说事”露天党群议事会,建立说事台账制、问题销号制、结果公示制,形成社会治理问题“发现—处置—反馈—激励”完整闭环。重激励,增强典型带动力。广泛开展“服务进小区、关爱进万家”党建联建活动,推行志愿积分管理,建立即时积分兑换、年度表彰激励等机制,网约车司机汪本军、美团外卖骑手李有智等2人荣获首批安徽新就业群体“最美”系列先进人物,有效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