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党员队伍

巢湖市栏杆集镇:父子党员齐创业,伏枥仍存万里心

发布日期:2020-01-08信息来源:巢湖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admin】

12月隆冬,寒风刺骨,巢湖市栏杆集镇朱桥村蔬果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芳香扑鼻。一垅垅草莓植株生长旺盛,满眼绿色,白色小花和红彤彤草莓挂满藤蔓。

“这些多余的枝叶、病叶都要去掉,果实会更饱满。”种植户李宗水正在棚内摘掉藤上的老枝黄叶,小心打理着草莓。该大棚的创业者就是李宗水和80后的儿子李瑞。

无职党员变身“土专家”。李宗水是一位党龄20年的老党员,也是村里的老干部,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因出色农业种植技术,他曾于2006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巢湖市居巢区农业技术指导员。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亲戚提议发展大棚蔬菜。李宗水常说:“虽然我是一名无职党员,但党员的身份让我感到光荣,同时也有压力,我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于是,年过七旬的李宗水带着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现代农业的憧憬毅然决定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干一场。

确定创业计划后,土地、资金问题也随之而来。2017年,为振兴乡村、吸引人才,该镇党委政府采取认岗履职、扶持激励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教育引导农村无职党员带头致富、带头发展。朱桥村党委主动帮助李宗水出面协调流转土地50多亩。镇村干部积极争取相关奖补资金、政策扶持,申请市农委9万元的资金扶持。有了党委政府的帮助,李宗水也越干越有劲。流转土地、建棚、选苗、种植……投资60多万,占地31亩的60个大棚顺利完工。同年,巢湖众发农作物生产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第一批种植的辣椒、西红柿成熟。

创业不易,好事多磨。因缺乏管理经验和种植技巧,再加上销售渠道不畅,第一年蔬菜销量并不了理想,亏损较为严重。提议创业的亲戚坚持不下去放弃了,家里人也劝李宗水“算了吧,年纪也不小了,别折腾了!”可他就是和这大棚“杠上”了,总结失败教训、出门多地考察、研究不同品种、……李宗水每天蜗居在大棚里给蔬菜“把脉开方”。

退伍军人成为“棚二代”。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宗水的儿子李瑞,2002年进入河南洛阳当兵,参军期间表现突出,荣获1次三等功、3次“优秀士兵”等表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退伍后,先后到上海、芜湖等地打拼,五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坚毅刚强、不服输的品格,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沉下心钻研,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然而,看着年迈的父亲为大棚蔬菜操碎了心,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李瑞甘愿放弃在芜湖市无为消防队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成为“棚二代”,爷俩由此唱响了“大棚梦”农村创业歌。

“现在农村发展空间更大。”李瑞对大棚蔬菜发展充满信心。李瑞的加入也为大棚蔬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之前大棚里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等农家常见蔬菜,他建议多种草莓、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大棚经济效益。

李瑞只身前往肥东、长丰等地学习先进草莓种植技术,积极参加农委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与种植大户相互交流学习。他坚信“品质为王”,引进“红颜草莓”优秀品种,一次性种植了20亩,该品种外观饱满光亮、鲜红艳丽,口感甜而不腻,硬度高便于运输和储藏。现在大棚里的草莓已成熟,来自巢湖市的游客李女士:“这里的草莓又大又鲜艳,吃起来很脆很甜,水分也很足,还能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据李瑞介绍:“一周大概有70人左右来采摘,每天30斤新鲜草莓供采。”说到这里,李瑞脸上洋溢着些许笑容、眼里闪着光。

父子传承勇当“带头人”。李宗水常和儿子说:“我们是党员要想办法帮助村民增收。”于是,俩人招了6名长工在棚里干活,帮助他们就业,若遇到村民想打临工,二人也会二话不说答应。村民黄春乐呵呵地说:“像我这么大岁数,出去干活没人要,闲着不如来这里打工挣工资。一年挣2万多块钱,活又不累还锻炼身体,也有零花钱给孩子买东西,大人孩子都高兴了。”三年来,他们累计带动村民增收36万。

看着父子俩的大棚果蔬做得越来越好,不少村民也来“取经”。了解草莓品种的、请教种植技术的、交流田间管理的……他们都会非常热心地一一给予解答指导。有人疑问:“你把种植技艺都教给别人了,也不怕到时候和你竞争?”俩人却说:“这是好事呀,我们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创收致富。”近年来,朱桥村越来越多的人种起了菊花、辣椒、玉米、黄豆等各类经济作物,占地共60余亩,更有人养起了小羊、土鸡等牲畜,形成了“村民创业,共同致富”生动局面和良好氛围。

问起二人接下来的打算,“以草莓种植为主,创品牌、走出去,”李瑞坚定地说道:“积极申请“三品一标”,打响本土‘朱桥草莓’品牌,走出栏杆、走出巢湖,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胡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