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人才工作

庐江县矾山镇:新时代手艺人的“守艺”故事

发布日期:2020-09-25信息来源:庐江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吴非】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近日,庐江县矾山镇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暨首届竹工艺品大赛在矾山镇石峡村蟹形村民组顺利启幕,竹鸣溪语,青清矾山,在千年矾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万亩竹海不仅是矾山一张靓丽的名片,也是农村匠人们脱贫致富的“法宝”,在这里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才华横溢的民间竹木“守艺人”,他们既坚守传统技艺的主阵地,又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一件件鲜活的竹工艺品。

今年67岁的矾山镇“守艺人”蔡继明是本次竹工艺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老人家说自己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编竹制品,直到今天依然沿袭这门手艺,几十年与竹子相伴,竹编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根竹子、一把蔑刀、一双巧手、半天功夫,一件竹制品便在他的手下诞生。

指尖舞者,凝聚工艺匠心。 正所谓“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如何诠释竹看似毛糙外表下细腻滑嫩的美,是对技艺的绝佳考验。平淡无奇的山间竹木,如若没有这一道道精巧的技术,竹还是竹,它仅能世代串笋,直到生命终结。蔡继明说,想要做好一个竹制品最重要的是篾丝的制作,这是考验手工艺人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篾丝必须粗细恰当、厚薄均匀,这项手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会的,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一双灵巧的手在竹丝之间灵活穿梭,每条竹篾似乎都与老人达成了默契,从指尖飞快地传进穿出,一根根翠竹化身竹筐、竹篮、竹箩……剖丝,回旋,涅槃,将篾丝化为时间的舞者。

生活创艺,传承文化符号。挑竹、片竹、编竹,竹篾在篾匠蔡继明的手中经纬交织,如同跳了一曲芭蕾,最后成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竹子,作为中国文明传承的最早载体,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标签。竹编技艺,是竹文化的延伸与发展,是需要我们保护和传递下去的传统技艺。清风徐徐,伴着幽幽竹香,在门前,蔡继明老人编织的身影依旧,岁月从布满老茧的指尖流过,这份古老的技艺却在一代又一代矾山篾匠人不息的传承中沉淀,绽放全新的生命力。品味竹编技艺,我们需要继续接力起文化传承的大旗,在新时代刻下这片文化符号,向匠人致敬!

产业扶贫,撑起致富梦想。一根毛竹林砍掉卖竹材,收入不过三五元,而制成竹器工艺品后价值 100 元左右。石峡村当地村民围绕 “竹子”做文章,创在当地形成了集毛竹抚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毛竹产业逐渐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名片”。矾山镇以贫困户为重点,多次开展特色竹编工艺培训,吸引了40多个贫困户参加,提高了大家的创新创意水平。同时,矾山镇立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方统筹协调成立石峡村竹制品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吸纳村里200来户拥有竹林的村民作为合作社成员。如今,石峡村竹制品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竹多价贱”的难题,还吸引了周边其他村的贫困户供竹。 “一年育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正如民谣唱的一样,漫山竹林已托起石峡村的脱贫致富梦想。

守艺,在无数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中,守住的是古老矾都的匠心文化传承,守住是新时代矾山的脱贫致富梦想。(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