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河区坚持把做好选调生工作作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一个支部、两个一线、三项机制”的“123”工作法,抓好选调生跟踪培养,锻造选调生“精兵”,为全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
成立“一个支部”,搭建教育管理平台。自2017年以来,陆续接收30名安徽省非定向选调生,成立选调生新禾党支部,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大平台。聚焦党性锻炼,打造理论学习的“大课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积极学习前沿科学知识。发挥选调生知识青年特质,吸收成员加入基层宣讲团,担任“理论宣讲员”“政策宣传员”,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寻常百姓家。打造“新禾研途”党建品牌,结合选调生岗位需求和群体特点,针对性开展专项提升培训,不断提高选调生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截至目前,选调生在基层村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5余次,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宣讲视频2次。开展“新禾研途”公文写作培训、入村走访调研、参观红色教育场馆等活动5次,形成调研报告35篇。
推行“两个一线”,搭建实战锤炼平台。树立“有为有位、吃苦吃香”鲜明导向,构建“能力在一线锻炼、作风在一线锤炼”的培养使用机制。坚持能力在一线锻炼,有计划地选派选调生参与到维稳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实践历练,多给选调生们“热锅上蚂蚁”的考验,在实践中强心志、提本领,把好苗子“育出来”、千里马“练出来”。推动作风在一线锤炼,深化立体式一线选调生考察机制,通过查阅资料看平时表现、实地察看比工作实绩、深入群众听评价反映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精准考察选调生。对在一线锻炼成长较快、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生活作风实的选调生大胆提拔重用。目前,共选派12名选调生赴信访一线实践锻炼,选派1名选调生赴长三角先发地区跟班历练。先后有5名选调生被重用到科级岗位,进一步推动形成“有为有位”的选人用人导向。
落实“三项机制”,搭建跟踪培养平台。实行“双导师传帮带培养机制”(即1名街道主要领导和1名村党支部书记帮带1名选调生),通过思想上带、工作中帮、业务上教,传授经验和方法,引导选调生在基层一线淬炼本领、增长才,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落实关心关爱机制,区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定期赴选调生所在街镇举办选调生座谈会,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了解选调生在村思想动态、工作情况,鼓励选调生扎根基层、奋发作为。健全全方位管理机制,出台《包河区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实施办法》,对到村任职选调生工作职责、教育培养、日常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对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及时批评教育,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目前,已赴街镇开展选调生座谈会3次,累计开展谈心谈话6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