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瑶海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聚焦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着力变“服务对象”为“工作力量”,锻造懂治理、能治理、善治理的基层工作队伍,为基层治理聚力赋能。
建好“小管家”队伍,增强治理“效力”。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以自愿为前提,通过党员报名、网格员推荐、小区(片区)党组织初审、社区党组织审核、街道党工委任命的程序,从全区小区居民党员中择优选聘1220名红色小管家。制定出台《红色小管家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创新运用“123”工作模式(一个笔记本、两个都知道、三个一口清),制定“巡查—反馈(交办社区)—协调—处置—督查—销号”六步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全面发挥红色小管家作用。建立“三库三清单”,对“日访户、周访户、月访户”用“红黄蓝”三色本区分,分门别类建库;建立收集、上报、解决问题清单,开展“巡、访、做、报、记”,充分发挥红色小管家“前哨”“探头”作用。今年以来,“红色小管家”已参与党群议事会200余场,协助解决道路维修、电梯更换等民生问题100余件。
建好“楼栋长”队伍,增强治理“动力”。明确“三强两好”(责任心强、奉献意识强、沟通协调能力强、群众口碑好、发挥作用好)的选用标准,按照“群众选、组织审、门前亮”三步走程序,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红色小管家推荐”的报名方式,全区共选配小区楼栋长6284人。依托小区“三亮一做”公示牌,让楼栋长在楼栋门口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组织评议。组织楼栋长通过“串门子”“拉家常”的方式,重点开展民情信息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调处、便民服务提供等8项工作。建立楼栋长事务交流群,打造楼栋长与楼栋长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楼栋长与小区治理相关方之间的问题反馈和协商议事平台。截至目前,利用交流群协商处理问题550余件。
建好“瑶熠生辉”队伍,增强治理“活力”。积极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社区吹哨、小哥报到”活动,组织动员新就业群体867人,组建83支“瑶熠生辉”志愿服务队,参与文明创建、基层治理等志愿服务。积极发挥新就业群体 “移动探头”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到社区和小区报到,将588名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编入社区“流动网格”,由先锋党员担任“网格长”,先后参与基层治理活动324次,解决实际治理问题183件。开展“最美快递小哥”微视频征集评优活动,设立“文明行为银行”,建立积分激励回馈机制和“小哥有话说”快速反馈渠道,引导小哥通过“随手拍”“随手报”微信群,对“露天垃圾”“乱堆乱放”“违规建设”“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举报,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小区“文明流动使者”,辖区内李有智、汪本军被评选为安徽省首批“最美配送员”和“最美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