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海棠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红色小管家与小区治理有机结合,在“选、育、管、用”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助力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
把牢“入口关”,尽心“选苗”。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对红色小管家选聘渠道、人选要求等进行方向性引导,明确由各小区党组织牵头,重点从退休党员、退休干部、热心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类型中进行招募。综合考虑社区规模、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因素,科学分配招录名额,明确年龄、学历、政治表现、身体素质等硬性条件,利用285个楼栋微信群、小区宣传栏、入户宣传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居民自荐、微信群互荐和党支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会同纪检、公安、信访等部门对人选资格进行联合审查,报街道党工委审核备案,着力将一批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社区、有工作方法、有服务精神的党员选进红色小管家队伍。截至目前,组建城市小区党组织29个,择优选聘红色小管家80余名,服务居民2万余户。
紧绷“思想弦”,悉心“育苗”。深入开展“三亮一做”行动,公示红色小管家的照片、联系方式以及工作职责等内容,提升红色小管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红色小管家岗位性质,梳理工作需求,“定制”培训内容,建立分类施策、定期轮训、全员培训的培训工作机制。目前,5个社区举办红色小管家业务培训会10余场,培训内容围绕小区治理及小区工作基础等内容展开,帮助红色小管家尽快融入小区治理工作,切实增强培训效果;开展经验交流会,采用“老带新”的方式,“手把手”传授走访入户沟通技巧、调解邻里矛盾的方式方法等,提高工作能力。每月组织网格长、红色小管家召开例会,了解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居民提出的小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10余项重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拉起“警戒线”,倾心“管苗”。坚持监督考核相结合,制定《红色小管家考评管理办法》,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业务培训或研讨汇报会,月末对红色小管家工作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组织群众、物业对其进行评价赋分,奖勤罚懒,对红色小管家队伍实行“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把好人员质量关。明确考核机制,由各社区党组织依据管理办法对小管家进行季度考评,保障红色小管家队伍常态化运行。立足可持续发展,突出做好关怀,鼓励小管家参加市区级“最美小管家”评选,增强其荣誉感、使命感,提高整体团队效能,确保将末端队伍建好、用好,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各家各户。
画好“坐标系”,精心“用苗”。围绕群众需求,明确红色小管家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的“四员”定位。红色小管家建立分类走访名单,针对反电信诈骗、“三公里就业圈”、老年助餐、托幼等多方面进行宣传,重点关注“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调解、便民代办、餐品送达、心理关怀等为民服务10余项。以“六情”大走访为契机,形成“问题收集、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对于小管家无法处理的,由党组织书记在小区内协商解决;小区内不能解决的,社区依托暖心党群议事会、“三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对重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小管家已走访群众1000余次,提供邻里矛盾调解、政务服务代办等暖心便民服务600余件,帮助协调处置物业管理、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噪音扰民、小区停车难等问题9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