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城市基层党建

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大力实施“巷导计划” 赋能商圈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10-18信息来源:庐阳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许倩倩】

近年来,庐阳区逍遥津街道针对四牌楼商圈居民需求多元化、商户经营诉求多维化、日常矛盾隐患多样化等实情,大力实施“巷导计划”,以建强“巷导队伍”、创新工作理念、落实机制保障为出发点,多措并举为辖区居民、商家提供精准服务,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商圈高质量发展。

建强“巷导队伍”,夯实商圈治理“硬堡垒”。以“线上宣传+线下选拔”方式,广泛宣传动员,面向商圈畅通渠道,公开选拔招募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好、热衷于公益事业,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驻地党员、商户、居民。截至目前,已招募53名“小巷管家”,其中包含“退伍军人”“街巷熟人”“商圈文人”“活力阿姨”等。落实“强”管理,线上,创建“巷导互动群”,引导大家把难题痛点、经典案例、心得感悟分享到群里,打造互相学习+互动交流+互相借鉴的交流平台。线下,以“难题集聚+经验分析+业务指导”为培训主题,开展“巷导沙龙”,采用“老带新”“传帮带”等培训方式,安排社区商圈经验老练的党员干部围绕“巷导队伍”协助指导业务、深入分析问题等。注重“勤”责任,“巷导”负责走街串巷收集商户急难愁盼问题,定期开展“街巷议事会”,让群众反映诉求有渠道、组织解决问题有抓手。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相关“巷导培训会”30余场,收集商户急难愁盼难题千余件,不断提升巷导队伍综合能力。

创新“分级多元”,奏响调解纠纷“和谐曲”。坚持“党委领导、街坊引导、多元劝导、法治规导”的工作理念,采取“分级多元”四解工作法,化解各类矛盾,实现“小事不出商圈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针对常见纠纷,商圈党委组织“巷导”上门“口头调解”,找症结、稳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有效避免矛盾升级,目前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针对无法通过“口头调解”的物业纠纷,开展“综合调解”,以四牌楼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巷导”将各方当事人请到“街巷党群议事会”进行“面对面”交流,以“集思广益”“协商共治”的方式解决难点痛点问题,真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累计调解复杂纠纷60余件。面对部分牵涉面广、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巷导”难以独立解决的矛盾,创新性推出“三所联调”机制,通过“巷导”吹哨,发动街道司法所、辖区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方力量,共同开展矛盾调处工作,目前有效化解纠纷30余起。对可能涉法涉诉的矛盾纠纷,“巷导”通过社区党委邀请区人民法院常态化开展“法官进商圈”专项调解活动,法官们现场办公,为商圈商户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等服务,目前已成功调解潜在诉讼案件20余起。

落实“三项机制”,做实为民服务“责任链”。先后制定巷导考核激励机制、管理服务机制、多元联动为民机制,确保“巷导计划”常态化有效运转。在“巷导”日常经费保障基础上,探索开展“最美巷导”评选活动,结合工作实绩、商户居民反馈、同事评价等多维指标,对“巷导”进行考核,推出季度、年度“巷导之星”,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有效激发了“巷导”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巷导工作室”,为“巷导”提供集工作、交流、学习于一体的平台,鼓励“巷导”根据辖区实际和商户需求,灵活组建各类自治组织,如商户联盟小组、邻里互助小分队等,利用商圈文化节、公益市集等平台,引导商户积极参与商圈治理,实现自我服务与管理。扩大“巷导”联动平台,不断总结完善当前实施的“街巷党群议事会”机制,将相关司法力量、社会资源纳入议事会,常态化整合联动、常态化互通有无,实现小微问题口头调解,普通问题综合调解,复杂问题“三所联调,涉法涉诉问题专项调解,让街道、社区“吹哨”更有力、更响亮。 “巷导计划”自2021年实施以来,整个街道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起,其中,成功化解商圈矛盾纠纷210多起,避免2起群体性事件,特别是物业领域投诉信访从每月40余件下降到现在的每月个位数。(漆武 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