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党委坚持立足实际、系统谋划,找准治理“薄弱环节”,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着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
精密管理,在组织建设中做“加法”。建立“大社区党委—社居党组织—小区党支部”三级构架,建成小区党组织26个,坚持应建尽建,由社居“两委”成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按照网格治理要求,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院校和驻区单位划入社居,引导社区、社居服务资源下沉小区,进一步延伸了组织链条,扩大了组织覆盖,强化了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精细化水平。突出抓好“皖美红色物业”,指导成立业委会、物管委26个,26个小区实现小区党支部与物业公司“交叉任职”,选派26名机关干部担任小区党建指导员,吸纳79名红色小管家和18名高教基地大学生挂职社居团委副书记参与小区治理,形成“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基层治理新布局。建实阵地,利用小区物业用房、居民活动中心等资源,围绕小区居民、“三新群体”等需求,设立党群服务阵地13个、打造“歇歇脚”阵地5个,配备医药箱、雨伞等应急用品,以“就近帮”服务推动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资源联动,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根据居民需求,社区积极链接辖区院校资源,先后发布了两批共80项高教基地党建联盟志愿服务项目,强化合力同向,深入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推动志愿服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12个社居与19所高教基地院校结对共建,落地41个志愿服务项目和20个微公益创投项目,开展暖民心活动近300场,服务居民1.1万人次。以高教基地统战联盟、高教基地妇建联盟、磨店星光青年夜校、大学生实践基地、黉门讲堂等为载体,全方位服务小区综合治理。凝聚高教院校、社居、企业等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团员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深化合作内涵,持续探索多方位、全角度的精准服务。今年以来,项目在社居、在小区、在街头开展服务活动千余场,服务居民数万人,服务的领域广泛、服务的方式灵活、服务的内容贴心,深受居民好评。
淬炼骨干,在充实力量上做“乘法”,聚焦骨干淬炼“真功夫”,把社居作为年轻党员干部锻炼的“练兵场”,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行“一线工作法”,上好“实践课”。打造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构建书记“带头抓”、工作“项目化”责任机制,切实将基层党建与社区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12个社居党组织书记主动领题、带头领办,以项目实施为牵引,以实践成效为标准,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做到定任务、定时限、定标准、定责任,集中攻坚,速战速决。2024年以来,共完成了39个重点项目的征迁交地任务,推动解决群众实事、企业院校难题142项,在征地拆迁、项目保障、社区治理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处处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注重实绩导向,运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全方位了解干部队伍“德能勤绩廉”情况。近期对5个社居党组织成员进行了优化,调整了4名社居党组织书记,对4名优秀年轻同志进一步使用。
协商共治,在排忧解难上做“除法”。以居民需求为抓手,建立“1+5+N”的协商议事参与体系,明确社居委、物业、小区党支部、红色小管家、居民代表5个常驻参与主体和“N”个相关利益个体,确保多元主体深入参与协商议事。搭建平台,推进“社居-小区”两级议事平台建设,建成7个社居党群议事厅,建立光明之家“紫藤花下议事长廊”、少荃家园“周五议事厅”、同祥苑“玉兰有约”等小区议事平台,常态化开展“经理+书记”开放日、“周五来说事”“板凳会议”等居民恳谈议事会。践行“浦江经验”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势,会同驻区单位党组织定期会商共建,汇聚共治合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居”“有事专找小管家”。2024年以来,共开展议事活动300余场,解决居民日常诉求637件。(陈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