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热电党委启动“青苗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才梯队。
导师帮带促成长。坚持“备用结合、择优选拔”的原则,公开招聘27名管培生,为提高青年人才培养质量,首创“双导师制”,提供持续赋能机制。集团分管领导作为管培生的第一导师,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带教导师”,打破传统新老员工之间的带教模式,直接由导师提级培养。“政治理论导师”落实立德树人、就业育人根本任务,抓实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帮助管培生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引导管培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了解职业发展方向,制定适宜的职业规划。第二导师作为工作实践导师,“手把手”传授工作方法、讲解工作经验、指导工作落实。全过程跟踪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动态管理任务分配,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助力新员工提素质、长才干,快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轮岗锻炼强筋骨。聚焦“青苗计划”,制定“2+3+6”轮岗培养模式,即两周专业培训、三个月轮岗交流、六个月基层锻炼,分别对应着青年人进入职场的适应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两周的集中营培训旨在熟悉企业文化,了解公司业务、规章制度、岗位知识等。通过内训师授课、劳模事迹分享、小组积分PK、线下素质拓展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趣味性、体验感,激发管培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三个月轮岗交流和六个月基层锻炼,让青年人既能“向上生长”,也能“向下扎根”。跨部门轮岗交流加速青年人成长,每周安排“一周一训”,汲取公文写作知识、掌握沟通交流技巧、学习领悟劳模精神等,助力管培生在新环境、新岗位中缩短适应期,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履职能力,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为管培生提供一线岗位锻炼的机会,提高人岗匹配度。
平时考核增质效。在厚爱育才的同时强化管理,合肥热电党委端起“望远镜”、拿出“显微镜”,将一日一总结、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考核,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将“德能勤绩廉”评价标准,纳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中,提高评价精准度。以市场化思维严管,进入国有企业并不代表一劳永逸,打破“大锅饭”思维;剔除“慵懒闲”,让优者上劣者汰,保证人才队伍素质高、结构优。同时与“青马工程”融合推进,将开展党性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优化成长路径,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进一步提高青年人才政治素质、履职能力,锻造一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