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庐江县以四个强化为抓手,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村级干部队伍。
强化选优派强,注重因村组队。打破地域身份局限,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调整、后备干部储备及回引人才审核备案工作的通知》,推动任职资格联审常态化,严格落实凡进必审,坚持每年集中对现任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进行联审,并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先后清理、补齐、调整村“两委”成员35人。2021年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先后调整优化659人,回引人才33人,有力推动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通过择优比选,换届后及时充实村级后备干部462名,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按照“1+2”结对帮带的要求,安排1名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干部结成对子,从思想、作风、业务等方面进行帮带培养,切实提升农村工作水平。
强化精准提升,实施常态培训。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村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分批次组织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先发地区实地学习。持续开展千名村干部学习大讲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持续打造农村党员干部实训基地,目前已打造市级实训基地1个、县级实训基地3个,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实战训练。聚焦村干部基层经验不足、发展本领不强等问题,建立“导师帮带”制度,成立镇村两级“导师团”,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布置作业、情景模拟、现场教学、复盘提高等方式,开展全方位传帮带,帮助新进村“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尽快胜任岗位、提升履职能力。积极搭建平台,广泛组织村干部参加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每名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通过比成绩、比思路、比干劲,激发村干部立足岗位、一心干事的热情。
强化严管细考,突出实绩导向。坚持“在岗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基本经济待遇,村“两委”正职基本报酬达到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2倍,并按月实行“一卡通”发放。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实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财政奖补资金或指导村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用于激励发展集体经济成效较好的村干部,让村干部“干多干少不一样”。大力开展评先评优活动,2022年2名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树为“皖美村支书”、8名村党组织书记被评为市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21名村书记荣获县“优秀村书记”称号。拓宽事业发展空间,实行从优秀村主职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招录公务员等措施,2022年将工作表现突出的8名村干部调整到副职岗位,提拔1人担任乡镇科级领导干部,面向村书记招录乡镇公务员2人。
强化正向激励,落实关心关爱。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县级财政对村干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力度,采取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的共同筹资办法,为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规范完善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严格按照任职年限分档次发放补贴,特别是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通过为村干部代缴新农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提供免费体检、办理住房公积金、设立党内关怀基金,开展节日慰问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为村干部全身心投入乡村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注入“强心剂”。健全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县干部每年与所联系镇各村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1次,镇党委书记每年至少与所辖村“两委”正职谈心谈话1次,镇班子其他成员每年至少与所包保村的“两委”班子成员谈心谈话1次。准确掌握村干部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赵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