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坚持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提升党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抓手,注重在阵地建设、内容载体、学用转化上持续用力,推动党员教育有形、有态、有效。
在阵地建设上持续用力,让党员教育“有形”。打造“一馆”。依托区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全省首个区级党史学习教育馆,坚持多点位、全方位、立体化呈现庐阳党史概况,生动记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在庐阳留下的深深印记,共收集展陈与庐阳密切相关的革命文物、老图片、老物件等70余件,常态化组织基层党员和商圈、楼宇等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不断增强党员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建强“一校”。高标准打造庐阳区委党校,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设施现代化、师资力量精英化、教学内容多样化,为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提供坚实保障,不断推动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夯实“三基地”。以辖区“刘一盆”、大隐原乡、东华农科等3个学用示范基地为载体,打造“基地+农技”培训模式,联合农业、林业等部门,紧盯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开设党员教育篇、农业技术篇等20余种课程,邀请农技专家现场开展苗木种植、大棚蔬菜和瓜果种植、农产品电商销售等技能培训,通过“个性化”培训、“菜单式”教学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培训的可操作性。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学习班20余期、技能和电商培训70余场次,参学党员群众2500余人,为党员群众答疑解惑100余个技术问题。
在内容载体上持续用力,让党员教育“有态”。“指尖课堂”随时学。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党员教育平台,着力创建庐阳先锋网、庐阳先锋微信公众号、庐阳先锋视频号等本地特色学习平台,以图文并茂、影音视频等形式,常态化更新党的创新理论、党务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做法等学习内容,及时发送至党员微信群,确保党员学习“不打烊”“不断线”。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党务小课堂”800余期。“红色课堂”沉浸学。将辖区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南门小学、老市政府大楼等红色遗迹、特色地标串点成线,形成9条有址可寻、有史可讲、有景可看的“红色密码”系列探寻路线。通过现场教学、沉浸式体验、研学沙龙等形式,邀请文史专家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感受庐阳老城的红色历史文化脉络以及解放后合肥的巨大变化,让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在学习中得以延续、发扬。“流动课堂”助力学。针对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冲突的党员等,成立由党支部书记、红色小管家等组成的“送学小组”,利用周末、晚间采取“送资料”“送书籍”“送信息”等方式,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送教入心”等活动,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学习20余场次、“送学上门”10余场次。
在学用转化上持续用力,让党员教育“有效”。引导党员主动深入一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每月定期开展“一线为民工作法”驻点工作,按照“定人、定点、定时、定责”的原则,组织全区70个“一线为民”驻点组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商务楼宇、居民小区或参与党群议事会,充分收集企业、居民对庐阳发展的意见建议,了解辖区企业和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一线为民”驻点组累计走访接待群众13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30余条、解决问题240余件。引导党员强化示范引领。着眼将“工作对象”转变成“工作力量”,深入开展“党员请出列”行动,3000余名居民党员主动投身小区治理,带动2万余名居民加入“庐大姐”“庐小志”等志愿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政策宣讲、免费义诊等各类为民服务活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引导党员做好为民服务。构建“区、街道、社区、商圈楼宇园区”四级阵地体系,实现延时服务、错时服务,确保为民为企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目前,已建成各级党群服务阵地210个。根据群众提出的便民理发、家电维修、缝纫修补等高频需求,由街道通过市场化方式统一引入资源,实现服务项目“模块化”,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