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湾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创新构建“指标科学化、评定层级化、运用实效化”的平时考核机制,推动考核由“粗放笼统”向“精准立体”转变,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科学化设置指标,实现考核由“模糊评价”向“精准画像”转变。坚持“政治性、导向性、实效性”原则,建立“共性+个性+弹性”三维指标体系,破解考核“一刀切”问题。共性指标定基线。围绕德、能、勤、绩、廉五大维度,细化“日常管理”“工作履职”“民主测评”三类7项指标,突出政治品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等核心要素,将“守时、有序、自律”等细节纳入量化评分,确保基础表现可衡量。个性指标强差异。结合岗位职责和阶段性任务,设置“民主测评+领导评价”双渠道评分。对参与安置拆迁、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任务的干部单列评价,明确“表现突出者直接评优”;创新将兼职表现纳入加分项,兼职人员按实际贡献加1分(累计不超过3分),激励干部主动担当。弹性指标动态调。设立“表彰加分、差错扣分”正负清单,获县级以上表彰或创新经验被推广的加分,被上级通报批评的扣分,推动考核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
层级化开展评定,实现考核由“单向打分”向“多维印证”转变。构建“自我评价—分级审核—党委审定”三级评定链条,确保考核过程公平公正。自我总结亮实绩。干部按季度梳理“常规工作、领导交办任务、重大临时任务”完成情况,突出量化成果和问题反思,避免总结“空对空”。分级审核严把关。实行“双轨并行”评分机制,部门负责人(机构改革前)对普通干部打分,重点核查工作质效;分管领导对部门负责人评分,侧重统筹能力和管理成效。镇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全程监督,防止“人情分”“印象分”。党委审定保权威。综合个人小结、民主测评、加减分项等数据,由考核小组提出初评意见,经党委会研究确定最终等次,确保结果公信力。
实效化运用结果,实现考核由“年终算账”向“全程激励”转变。强化“三个挂钩”机制,让考核结果真正成为干部成长的“风向标”。与年度考核硬挂钩。规定年度评优需至少1个季度平时考核为“好”等次;累计半数以上季度为“一般”或“较差”的,年度考核不得高于基本称职,杜绝“临时突击”。与激励任用强联动。对平时考核连续优秀的干部,优先推荐参加青干班、“巢青储能”等培训。近年来,4名干部因考核优异参加青干班、“巢青储能”培训。与日常管理深融合。建立“预警—整改—提升”闭环机制,对低分干部开展提醒谈话5人次,对高分干部通报表扬并推广经验,推动形成“比学赶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