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不断延伸组织触角,有力整合各类资源,聚阵地、议事、先锋“三红”合力,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建强红色服务阵地,筑牢基层治理基石。打造服务阵地,按照“功能整合、方便快捷、服务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社区公共用房等场所,提升改造为1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多个居民活动中心,合理设置议事区、服务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实现议事有场所、服务有阵地。优化服务功能,推进亲民化改造,高标准实现“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改造前广泛征求社区居民以及快递小哥等新业态群体意见,设立公共服务、暖心服务、协商议事等三大功能区,为办事群众、快递小哥等提供休息和充电的地方。提升服务质效,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和集中办公区,并增加“暖心”座椅,让办事居民可以“面对面”“肩并肩”与工作人员交流。开展“潮汐服务”,在群众办事高峰时段和单个业务量陡增期间,灵活增减人员、延长服务时间。积极走访辖区内重点单位,探索全域融合党建,首批分别由周边10家单位结合自身优势认领,项目包括“童声合唱班”、爱心车位、“书情画意文墨社区”“光明之家儿童角”等,利用共建单位的专业优势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和活动。
深耕红色议事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协商议事平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置搭建“光明议事厅”“阳光议事会”等“红色议事厅”7处,每月固定由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等共同召开一次议事会,直面群众、开门纳谏,商讨问题解决方案、征集意见建议、评议物业服务。构建社区党委、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推动社区党委与物业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对接城管、住建、民政、公安等部门力量,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灵活运用能人力量,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通过党员带头,广泛挖掘有热心、有特长的居民,主动参与小区自治,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力量的有益补充。坚持优中选优,从离退休干部、热心业主、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配调解员30多名,主要承担主持说事、矛盾调解、事项记录等任务,提高议事衔接性。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建设“文明行为”积分银行,实施居民“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小区协商议事、建言献策,主动向社区上报矛盾纠纷的,给予相应积分,用于社居“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物品,更好激发居民参与议事协商的主动性。
锻造红色先锋队伍,领航基层治理前行。聚焦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深入实施“头雁工程”,举办“社居书记擂台赛”,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引领物业提升点评会,每季度举办一期基层党建培训课,每年举办一期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实现能力提升全覆盖。针对性推出培训套餐,利用高教基地师资力量专门打造社区“黉治理”学院,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专题培训;特邀安徽商报社融媒体中心、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学者,采用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培训超300人次。持续赋能党群志愿队伍,依托日常开展服务及入户摸排情况,深入了解居民兴趣爱好及专业特长,挖掘“能歌善舞”的退休党员、社区能人、热心居民,目前已发展为集合光明馨悦文艺队、文忠苑童趣乐舞蹈队、职教城夕阳漫步老年模特队等民间文艺队、融荟“说、唱、戏、乐、舞、曲”等表演元素的“红色磨店文艺团”。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兴趣,组建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小组,如环保志愿者小组、关爱老人志愿者小组、文化宣传志愿者小组等,根据小组情况对志愿者进行赋能,近半年来开展志愿者周例会等赋能服务15场。不定期开展红艺主题汇演,将党史政策与传统文化结合排演,在各个主题节庆日举报登台汇演活动,把组织的问候送进小区,切实构建磨店本土“红色记忆”,成为民众身边的“红色教育”。(孙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