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坚持把党员春训工作作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内容设置、形式创新、实践运用三个维度,强化具体举措、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动春训取得实效,为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抓牢内容设置着力点,开展“点单+订单”课程,让需求对接更精准。此次春训课程内容安排改变以往统一设置方式,实行“点单式”教学。街道提前通过座谈会、发放书面征求意见通知等形式,广泛收集街居干部、红色小管家、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培训需求,了解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渴望提升的能力短板。根据收集到的反馈,精心设置了涵盖基层党建、小区治理、依法行政、矛盾调解、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课程,大大提升了培训的针对性,推动党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
找准培训模式结合点,强化“线上+线下”融合,让学习渠道更丰富。在培训过程中,街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线下邀请专家学者、业务骨干进行意识形态、城市基层党建等内容的现场授课,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让大家吃透理解各项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线上依托“共产党员网”“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安徽党员大课堂”等网络学习平台,推出“特邀调解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古巷新风’”“法治中国”等系列精品课程,让参训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个人自学,进一步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
聚焦实践转化切入点,深化“会场+现场”互动,让培训效果更显著。为避免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脱节,此次培训将集中学习与实地参观有机结合。在集中学习阶段,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政策理论,切实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在实地参观环节,组织大家前往桐城市六尺巷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感受六尺巷礼让之风,汲取“以和为贵”的治理智慧。通过“带着问题去、揣着办法回”的实践锻炼,参训人员返回岗位后不仅成为文明礼让理念的传播者,更化身基层治理的“解题手”,在网格走访中主动排查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隐患20余起,将苗头性问题化解在楼栋里、小区内,创新完善“五老调解室”等自治载体,邀请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担任“和事佬”,运用“六尺巷”式的沟通技巧促成当事人面对面协商,调解成功率提升50%(徐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