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杏花村街道着力在织密“微网格”、构筑“微阵地”、汇聚“微力量”、做好“微实事”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四微”工作法,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织密“微网格”,创新治理新模式。按照“一格一长一专多员”模式,配备网格员35名,每个网格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具体承担网格内调查、摸排、上情下达、统筹协助、做群众工作等职责。各社区“两委”成员全部融入网格党支部开展工作,推动人员、资源、服务向网格聚集。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链条,按照“一网格一支部”或“一网格多支部”要求,划分小区党组织19个、片区党组织2个,深化多网融合治理。统筹将基层党建、民生服务、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千条线”整合成“一张网”,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公安等多个部门下沉力量,变“各吹各号”为齐吹“集结号”。今年以来,通过网格共收集各类居民需求问题20余项,成功解决16项。
构筑“微阵地”,激发治理新动力。深度整合社区党群服务资源、充分挖掘辖区“金角银边”闲置空间,延伸服务阵地。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集成提供党务、政务、民生等服务,在显著位置设置咨询台,配备引导人员,主动热情提供咨询、指引、帮办等业务,努力做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范围全覆盖。7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立“流动办公桌”,将“等群众上门”转变为“送服务到家”,完善便民服务、党群活动、协商议事、文体健康等功能区域,打造亲子阅读、法律咨询、市民教育等功能室,有效延伸服务空间。同时,为快递小哥、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车可充电、饭可加热、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一站式”贴心暖心服务,有效解决户外劳动者“喝水难、热饭难、休息难、补给难”等问题。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50余次。
汇聚“微力量”,解锁治理新路径。坚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链接各类资源,补齐为民服务短板。按照“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激发辖区党员先锋力量,将居民“需求清单”与党员“服务清单”相匹配,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有效纳入驻区单位,践行党建工作联做、精神文明联创、服务难题联解、公益活动联办、文体活动联谊、困难对象帮扶、矛盾纠纷联调。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特长,争当政策宣讲员、安全排查员、民情速递员“新三员”,进一步发挥新就业群体“城市合伙人”作用,让新业态党建工作“融合式”发展,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双向奔赴。今年以来,完成困难群体“微心愿”15余个。
做好“微实事”,精细服务聚民心。以“微实事”为切入点,打造精细化服务体系。聚焦辖区空巢、残疾及高龄老人等困难群体,组建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等队伍,广泛开展助餐送餐、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将信息采集、政策宣传、民情小事纳入网格服务,变“被动反馈”为“积极服务”,切实提升居民群众对辖区网格化服务的满意度。积极链接公益资源,激活社会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好网格精细化管理,定期开展社区治理专项培训,提高网格员参与社区治理的业务水平,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环境卫生整治、知识科普等志愿服务活动,将便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0余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曹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