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站高新区磨店社区以小区党支部实体化为突破口,通过织密组织网络、深化作用发挥、增强内生动力等举措,解锁基层治理善治密码,推动基层治理向群众“家门口”延伸。
织密组织体系,筑牢支部“核心堡垒”。以小区党支部为支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架构。构建“社区党委—社居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体系,26个小区均成立党支部,由社居“两委”成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并建立“小区党建指导员+小区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管理组织,推动党组织向小区延伸。深化“双向进入”机制,推动小区党支部与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交叉任职”,小区党支部书记常态化参加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例会,及时反馈小区居民意见建议,监督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履约。加强对小区公共收益等资金的使用监督,采用由小区支部和物管会牵头,全体业主投票方式,成功推动解决少荃府小区屋顶配备了晾衣架等民生问题。激活党员先锋作用,从社区机关挑选26名骨干力量担任小区支部党建指导员,配合社居党委指导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荐热心小区服务、有能力、口碑好的党员担任小区楼栋长,在各小区楼栋单元门处悬挂公示牌公示小区党组织服务事项,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带领楼栋长、红色小管家等队伍常态化开展进楼入户,访民情、察民意等活动。
深化作用发挥,彰显支部“实战效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支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作为”转变。积极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小区治理顽疾实施挂图作战,一季度完成小区非机动车棚智能改造、健身器材、协调解决电梯维修、管道疏通等更新等民生实事112件。由小区支部牵头调解小区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探索在在小区层面建立“紫藤花下议事长廊”,在楼栋层面设立“邻里议事角”,在单元层面推行“板凳议事会”等形式,构建“支部提议-多方商议-群众决议”的议事闭环。深化“社所联动”,发动退休党员成立“老于警民联调室”,联动各方将部分不适用政策或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事项通过警民联调完成化解,自成立以来受理并化解群众反映问题785个。发动各小区支部每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安全月”等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台、救援知识讲解、应急演练等向广大党员群众分享应急处突技巧以及消防器材使用等知识。建立小区应急响应机制,组建由基干民兵、物业人员、党员志愿者组成的应急分队,在暴雨、台风等紧急情况下快速处置,去年汛期累计安排小区应急值守220余人次,处理树木倒伏等险情10余起。
汇聚多元力量,激活支部“内生动力”。依托“支部+高校+企业”共建机制,链接19所高校和部分辖区企业等资源,针对小区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定期邀请辖区内高教院校党组织、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小区党支部负责人参加圆桌会议。与高校共建社区治理实训基地,累计培育“治理能手”12名,联合京东方等企业设立“红色驿站”,提供就业岗位163个。以党组织为引领,积极挖掘小区群众中具有维修家电、水电工、理发师等40余名技术型志愿者人才,累计解决居民小家电简易维修、灯泡安装、水阀更换等问题超过200件。针对孤寡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发动20余名“操心大妈”并整合辖区12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和实践家等3家社会工作机构,利用业余时间累计为118名孤寡老人及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公益按摩推拿、整理家务、打扫卫生等贴心服务超过500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00小时。打造“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急可如厕、累可歇脚、伤可用药”便捷服务,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小区基层治理,主动替社区送餐、入户宣传、疏导交通、检查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解决小区网格员不足和细小网格的问题,达到服务与被服务的双向奔赴。(孙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