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海棠社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构建“加减乘除”工作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堵点、回应民生关切,推动社区治理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组织引领做“加法”,延伸基层治理纵深度。延长组织链条,成立3个小区党支部、设置8个楼栋党小组,构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联动体系,把组织建设纵向抓到底、横向抓到边,织密组织体系“一张网”。组建“小区党建指导员+党组织书记+红色小管家”的治理团队,将小区党组织概况、职责、活动计划以及治理团队联系方式在小区和楼栋进行公示,让居民遇难事时“看得见、找得到、叫得应”。充分发挥居民党员作用,选聘12名红色小管家与8名居民党员担任红色楼栋长,主动靠前服务群众,实现从“工作对象”到“工作力量”的转变,形成“党支部引领、党小组主导、红色管家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体系。深化组织赋能,建立“社区党总支+业主委员会+物业+居民”的协调沟通机制,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小区党群议事会,共同开展意见收集、居民议事、矛盾调解、志愿服务等工作,实现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各环节的全面引领。
畅通信息渠道做“减法”,破除民生服务肠梗阻。减距离,打造“一栏一卡一群”立体服务平台,更新47个单元楼栋信息公示栏,发放3000余张红色小管家的“爱心联系卡”,建立26个线上服务群,实现医疗、警务、物业等民生服务资源全整合。减时间,建立“红色小管家+网格员+业委会+物业”四方联动机制,对差异化意见建议收集、日常巡查记录、物业服务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累计高效处置涉及低层住户绿化修剪、高层住户电梯层门开合时间调节等差异化诉求1000余项,形成信息实时互通、问题快速响应、处置全程跟踪的闭环管理机制。减流程,创新快速响应机制,以优化流程为切入点,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信息共享渠道,实现维修进度公示、资金使用明细等关键信息动态共享,推行诉求受理、协商决策、执行反馈“一站式”办理模式,有效破解信息重复传递、多向沟通等效率瓶颈,成功破解5栋、18栋、20栋维修基金使用难题,实现服务效率提升60%。
深化交叉任职做“乘法”,激发协同共治新动能。推动组织融合,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物业副经理、支委班子成员任职业委会成员,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推动物业费收缴率上升至92%,物管人员全员持证上岗,有效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实现从“问题找上门”到“服务送上门”的转变。强化多元共治,组建9家社会组织、5支志愿者队伍,依托零距离家园议事会,社区党总支联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实现“三驾马车”同向发力,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累计召开协商会议46次,破解民生难题9件。注重专业赋能,建立社区人才信息库,整合辖区民警、医生、律师、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等各类资源。组建“名人”咨询调解志愿服务、“五老”政策宣讲等4类专业工作室,开展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活动21场次,协调解决邻里纠纷34起,构建专业化治理支撑体系。
精准聚焦诉求做“除法”,破解急难愁盼老大难。建立“三勤”走访机制,通过勤跑、勤说、勤联系主动收集群众诉求,推动实现12345市长热线工单量同比下降41%,群众满意率达100%,真正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跨越。实施“靶向攻坚”行动,破解充电桩短缺等民生痛点,通过统筹资源、联动多方,新增充电设施600个,修复车库地坪1000平方米,车位租赁实现“最多跑一次”。开展“历史遗留问题清零”行动,运用“查档案、定权责、抓契机”三步工作法,结合智慧高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成1500平方米沥青步道、2000平方米社交客厅的3.6万平方米社区游园,大幅提升社区居民的娱乐休闲体验;完成535个高清摄像头升级改造,实现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推动多年积案从“无人管”向“常态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