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高新区长宁中心党委通过组织建设、资源融合和作用发挥三方面协同推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聚焦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向心力”。建立“中心党委—社区党组织—小区(片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成立小区(片区)党组织14个,楼栋党小组74个,设立党员中心户101个,将党的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依托合肥高新区基层治理融合平台,将基层党组织、政法、公安、民政、信访等10多个部门的数据融合和资源整合成“一张网”,形成“诉求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提升”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驻肥高校大学生兼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团组织副书记等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在职党员、退休老党员和高校大学生等各方力量参与网格治理,配备108名专职网格员、203名兼职网格员,强化“红色网格”治理力量。
聚焦资源融合,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完善“大党委”机制,吸纳片区民警、非公企业和物业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等兼任中心及社区党组织委员,搭建“宁”说我办、“南”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邀请中心及社区兼职委员、居民和党员代表等参加,实现难题共议共解。联合科大讯飞、科大国创等35家企业成立“宁聚力”商圈党建联盟,协调解决辖区企业政策辅导、人才服务、项目申报、活动联谊等需求,先后举办党建赋能培训、银企对接、职工运动会等活动20余场,超5000人次参加,在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合力。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等38家单位建设“宁聚里”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宁”新聚力等10个共建项目,开展名医进社区等服务28次。设立“幸福宁家”街道级社会公益专项基金,募集47家非公企业爱心捐款,开展困难群众帮扶等活动34场。
聚焦作用发挥,提升为民服务“战斗力”。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进党群中心亲民化改造,将办公面积缩减80%,探索“阵地换服务”,零租金引进少儿培训、餐饮机构,释放3000余平方米为民服务空间,设立法律服务、婚姻调解特色服务窗口,接待群众来访咨询760人次。成立“张云书记”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公益与法律援助服务站,开展矛盾调解36次。推行党建积分制管理,激发党员参与环境改善、邻里互助等服务的积极性。依托微创投项目,整合辖区社会组织、社区“能人”等力量,培育志愿者682人,引导居民参与自治。聚焦老年人“行动难”、残疾人“跑腿难”等问题,推出“宁心救助”项目,服务800人次。针对楼宇企业员工工作特点,推出“午(晚)间一小时”服务,开设音乐、舞蹈、手工等课程72次,吸引1200人次参与;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社区食堂推出“宁新”专属套餐,并根据其工作特点开展错峰延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