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红色公益集市”为载体,通过党组织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将便民服务、邻里互助、资源整合融入“赶集”新场景,推动社区精治、共治、善治,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组织引领强阵地,从“单一服务”到“全域生态”。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民”理念,构建起“1+18+N”三级联动集市服务体系。以1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18个社区党组织为支点,N个小区党支部具体落实,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各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集市品牌,金兰社区在“和邻有约”便民集市上创新设立“红色点单台”,建立“收集-分类-交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累计收集垃圾分类、设施改造等民生诉求230余条。凤梅社区通过“敲门行动+线上问卷”双轨并行,精准梳理长者医疗、孩童托管等需求清单50余条,联动辖区医院、商户等30家单位建立资源清单,开展靶向服务28场次,惠及群众3600余人次。凤巢社区跳蚤市场创新“以物易物+公益捐赠”模式,累计促成物品交换300余件,助力完成群众“微心愿”。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集市活动150余场,服务群众3.2万人次,解决实际问题480余件,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服务”。
党群联动优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赋能”。创新建立“双报到双服务”机制,推动全区1200余名党员常态化下沉集市一线,联合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等“红色社区合伙人”,组建医疗义诊、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18支专业服务队,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模式。峰宁社区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深度合作开展“微享邻里”集市,大学生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每周一次的上门家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峰湖社区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结对共建“杏邻”项目,打造“中医集市”,开展特色义诊4场、健康科普活动5场,惠及居民超过2000人次。万里社区与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少数民族班通过“小万”市集举办风筝DIY、民族服饰体验等活动,吸引各族群众800余人参与,促进民族团结。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解决群众诉求2300余件,开展专业服务420场次,实现了“党员沉下去、服务提上来”的治理效能。
机制创新促长效,从“活动平台”到“治理范式”。创新“集市+”模式,将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在就业服务方面,打造“春风行动”招聘集市,组织金龙浩等重点企业开展专场招聘10余场,提供岗位500余个,推进“招聘进校园”活动,为园区企业储备人才。文化惠民方面,依托“送戏进万村”活动,在回迁安置社区开设“戏曲集市”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超万人次,让传统文化浸润社区。积分管理方面,金宁社区在“宁家集市”里创新“宁家积分”体系,建立“需求清单+积分项目”对接机制,覆盖志愿者、商户、新业态群体等多元主体,累计兑换积分2000余分,通过“物质+精神+发展”三维激励,形成“服务-积分-反哺”的良性循环,13家商户推出积分优惠,50余名流动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协商议事方面,18个社区依托公益集市平台载体,组织党支部书记、物业代表、居民骨干定期会商,推动电动车充电桩、垃圾分类亭建设等47个民生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