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年埠街道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在“三个转变”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居民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优化治理体系,变“单打独斗”为“共建共治”。把支部建进小区,推动成立小区党支部43个,选派社区“两委”成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下沉小区驻点办公,牵头推进小区建设、管理、服务等事项,全方位提升居民幸福生活品质。建立“万事有约”协商议事机制,通过“社区开放日”“阳光书记见面会”“小管家入户访”“楼栋长线上报”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调动小区党员、网格员、物业服务企业、共建单位、居民群众等各方面资源,开展小区治理共建共商,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深入开展“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行动,最大限度延伸党的组织触角,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网格小事“随手帮”、政策传单“随手带”等活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通过各类渠道收集重难点问题185个,已解决169个。
精简服务流程,变“来回跑路”为“即办即享”。拓展“智享服务”,建立微信服务群,随时受理群众诉求,在线答疑解惑,同时宣传惠民政策、发布民生信息等,让群众少跑腿,第一时间做好为民服务工作。打造多元化党群服务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一站式”受理服务,保证居民办事不跑空,在小区开设材料代收、业务办理点,让居民群众不出小区即可办事。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歇歇角”驿站、一米阳光党群服务站等阵地,设置党员读物、充电台、便携式医疗救治箱等设施,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便民服务。针对高龄老人、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帮办代办或主动上门办理服务。今年以来,为辖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开展上门理发、送餐上门、测量血压等生活服务80余人次,社区“两委”成员主动进楼入户送生育服务登记证、就业失业登记证等业务服务50余次。
激活治理主体,变“被动式管理”为“参与式治理”。坚持问计于民,搭建“有事好商量”“万事有约”、党建物业联席会等协商议事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决策、共享成果,妥善解决邻里纠纷和噪音扰民等问题。实施“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便民服务模式,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党员接收“微心愿”,推动部门及时认领“微诉求”,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按照“居民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设置政策法规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党员先锋岗,引导在职党员选岗任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大水漫灌”式的集体报到转变为“精准滴灌”式服务,推动在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今年以来,化解人居环境整治、停车难等难点、堵点问题60余个。(宋董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