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以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为总抓手,创新运用绣花针工作法,通过定针把方向、起针优服务、走针聚合力、收针促长效“四针”联动,将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民生服务精准串联,绣出基层精管善治“新图景”。
定针有向,双轨联动织密治理网络。以组织体系为经、民情网络为纬,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新格局。组织筑基,五级链条贯通。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构建“经开区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基层组织五级链条,创新绘制基层治理“经络图”,织密联系群众“民情网”。民情导航,双线采集精准。构建“线上+线下”常态化民情采集体系,线下依托“铁脚板”,开展“敲门行动”“党群议事会”“小区居民恳谈会”,倾听居民心声;线上通过微信群、“书记信箱‘码’上办”等平台实现“指尖互动”。2024年以来,累计收集梳理各类群众诉求1541条,精准识别共性难题与趋势风险,动态更新问题清单7大类33小项,需求清单9大类40小项,为精准施治奠定坚实基础。
起针有序,双效融合提升服务能级。通过空间重构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便民利民的服务新生态。空间重构,一窗通办便民。践行“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面积最大化”原则,将“邻里式空间”理念融入服务阵地改造,设立8个开放式服务工位,实现医保社保、老年优待证等13类高频事项“一窗通办”。各社区负责统一接单、派单、验单,实行“接诉即办”制度,明确各类事件响应与办结时限,过程实时跟踪、进度透明可查,让居民办事心中有数、脚下有路。机制创新,管家队伍全能。推行“首问负责制+网格包干制”,社区“两委”、红色小管家化身“全能管家”,通过定岗定责、季度晾晒,化解物业纠纷、设施改造等矛盾196件,围绕敬老爱老、青少年成长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70余场。
走针有力,双轮驱动激发共治活力。以联盟共建为基、议事赋能为要,凝聚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新动能。联盟共建,资源清单落地。建立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以党建共建为依托,打破壁垒、拆除藩篱,扩大城市基层党建“朋友圈”。联动82家企事业单位组建社区“大党委”联盟,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充电桩增设等54个民生项目。议事赋能,街区焕新提质。搭建“我们的圆桌会”“‘梅’烦恼”等18个社区协商议事载体,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2024年以来,破解环境脏乱、停车难等问题260件。试点组建润梅路街区党支部,聚焦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等民生关切,进行集中整治,累计劝导违规占道经营摊贩超100户,推动街区面貌持续改善。
收针有度,双维闭环巩固惠民成果。通过流程再造与实事落地双管齐下,建立可持续的惠民长效机制。流程再造,处置闭环可溯。构建“发现—受理—派单—处置—反馈—评价—改进”全链条闭环,确保环节可追溯、可监督、可评价,处置结果必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季度回头看动态调整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社区干部考核体系,用评价结果驱动流程优化、资源调整和方法改进。实事落地,幸福指数攀升。将治理的落脚点放在居民可感可及的实惠上,规范停放共享单车600余辆,建成1500个停车泊位,实施凤霞公租房和拓展区公租房“瓶改管”976户,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万余个,实施凤霞、凤梅等6个老旧回迁小区改造惠及群众3万余人,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