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方兴社区坚持全域党建引领,着力破解力量单一化、邻里陌生化等治理难题,着力探索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治理路径,引领打造共治自治善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全域党建,凝聚共治力量。社区治理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转变。一是建强五级组织体系。建立“社区党委—居民区党组织—小区(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组织服务居民“零距离”。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推行小区建党组织、楼栋建党小组,党员设立中心户,通过打造培育,目前社区共31个小区(片区)党组织党支部实体化运转,聘用首批红色小管家60名,成立楼栋党小组235个,挖掘党员中心户197户、“三在”党员6979名,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二是做实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社区、居民区两级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组织引领物业、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共治体系。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由驻区单位、居民区等党组织负责人参与,协商解决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居民区层面由包联党委班子成员担任召集人,不定期组织社区民警、物业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辖区党员代表等,协商解决12345市长热线、省长信箱、三级书记留言等群众诉求问题,把初信初访、重复投诉件等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积极打造行业党建。结合社区实际,围绕楼宇、物业企业、卫生健康等领域,相继成立时代城中央广场商务楼宇、卫健行业等10个功能型党组织,推进社区党建与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充分调动成员单位、共建单位等资源,双向认领项目,开展社区服务。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卫生健康行业党委积极动员,辖区振亚养老院、慈铭奥亚体检中心、长康、爱康慧等医疗行业主动承担起接种疫苗和核酸采用的任务,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创新楼组党建,激活自治力量。邻里关系实现从“近而不识”到“睦邻友好”转变。一是组建小区治理专委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和枢纽作用,积极引导和组织各类社会力量和各类组织资源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推行一居多会,组建公共安全、物业与环境、协商共治、亲子教育、场馆运营等13类专委会,围绕微党建、微政务、微综管、微服务、微治理“五微”项目,打造“幸福邻声”“志愿十号”“方兴义仓”等治理服务品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二是落实楼组“五个一”。全面推行党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两长一员”机制,由“两长一员”牵头广泛开展“组建一个楼栋党小组、一个楼栋微信群、一次楼栋见面会、一次楼栋关爱、一次楼栋巡查”楼组“五个一”活动,积极组织小区党组织活动、纠纷调解、志愿服务和自治管理,带动党员群众共塑和谐邻里关系,促进小区居民从“陌邻”到“睦邻”。三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推动党建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建设,围绕民生实事、环境保护、基层治理、法治建设4个方面、13项重点任务,突出参与主体全面性、参与环节全程性、参与内容全域性,搭建楼栋议事会、“行走议事厅”“双提升”例会等纠纷调解平台,有效解决了清明文明祭祀、垃圾投放点建设、物业管理等一大批问题,推动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社区治理模式。
健全服务体系,突出善治善为。社区事务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转变。一是推动阵地资源整合打造为民服务平台。打造三级党群服务阵地,设立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睦邻中心(在建),11个居民区级党群服务站,推动社区事项“一站式”服务, 打造“15分钟服务圈”。利用架空层、物业用房、楼栋空间等,新改造建设蓝山入户门厅、时代城二期睦邻馆等5个,打造特色楼栋28个。主动对接辖区单位,推动省地质资料馆、工商银行雷锋支行、省档案馆等单位内部资源开放共享,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党建、文体、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同时,依托智慧社区一体化线上平台,全面推广“一站通”,让社区居民实时了解身边的各类服务信息,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跑路”的新局面。二是推动重点事项网格化治理。依托大共治平台,将食品安全、空置地管理、重点人群走访等3个事项纳入网格,通过设置专项巡更点、自定义巡查频次的方法,明确网格员职责任务,优化问题发现、上报、流转、处置流程,同时强化网格事项的数据分析应用,努力探索“业务进网格、数据进平台”实战化应用场景。三是推动党建引领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找准党建工作与辖区项目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项目前期、建设、竣工交付、入驻运维四个阶段,梳理项目办证服务、现场施工管理、销售宣传、前期物业管理等服务监管事项87个,确定具体任务、节点要求、工作标准、牵头部门,压实工作责任,先后协调解决辖区重点项目用水用电、职工宿舍、用工紧缺等问题,努力实现主动服务管理,问题源头管控,推动形成房地产领域等重点项目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