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党建综合

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构建“三类课堂”激活党员教育“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25-03-25信息来源:瑶海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杨静】


近年来,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精心打造“分类、指尖、实践”三个特色课堂,有力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聚焦党员培训,打造“分类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党员的多元化需求,分层分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深化集中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集中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明确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课程学时占比不低于50%,实施“四季轮训”计划,量体裁衣创设就近、互动式培训模式,采取理论授课、直播课堂、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5场,覆盖辖区党员1000余人次。抓牢日常培训,以支部为单位制定年度学习计划,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等方式,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整合碎片化时间,综合运用先锋网、公众号、微信群,构建线上学习矩阵,及时推送各类学习课件资源,发动党员进行线上分享交流,增强党员之间、党员与支部之间的情感链接。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采用上门送学、网络助学等方式,确保思想“不缺课”。注重榜样引领,组建以社区书记为骨干、“永久牌”老党员为补充、党校教师为外援的35人讲师团,形成“理论专家+实务骨干+草根名嘴”的复合型先锋师资队伍。打造《把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一个郝阿姨、一群好阿姨》等特色课程8门,组建“薪火”党课创研社,启动“1名导师+4名骨干+N名青年”的创课模式,明确“小区党建”“协商议事”等12个党课课题研究方向,不断充实党员教育课程库。

聚焦制片工作,打造“指尖课堂”,推动党员教育“出彩出新”。高度重视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工作,群策群力讲好基层治理中的党员故事、师徒故事、党群故事。聚焦典型人物,萃取选题素材,广泛收集党员故事,评选出郝素云、蒋德新等一批服务群众、热心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选树群众身边的党员先锋、劳动模范20余人,深入挖掘防汛防疫、为民服务等基层一线、急难险重等岗位的党员先进典型事迹22例。把控拍摄环节,优化管理细节,在区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指导调度下,借助第三方制片公司专业力量,集中优势资源,构建组织部门主导主抓、专业力量主力主创、党员群众主体主场的集体创作模式,摄制《红色的约定》《社区里的“好”阿姨》《忠诚到永远》等党员事迹片10余部。深挖成果价值,推动多元应用,立足“既要拍好、更要用好”工作定位,利用远教平台传播优势,结合党内活动,把“安徽党员大课堂”、自制电教片等作为党员教育、干部培训“活教材”。其中,以原恒通社区党委书记王志红为主人翁拍摄的短视频《致红》,荣获第六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最佳短视频奖。以“永久牌”老党员杜显良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忠诚到永远》荣获第十五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优秀奖,合肥市“灯塔杯”献礼建党百年微视频大赛二等奖及最佳摄影奖。

聚焦作用发挥,打造“实践课堂”,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坚持“学出成果,做出成效”,确保党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孵化培育“永久牌”老党员、“小巷管家”等志愿服务队伍42支,创设“窗帘之约”“壹剪美”“夕阳红·缝纫铺”等公益服务项目9个,招募吸纳在职党员、“五老”人员、居民骨干、大学生等在册志愿者2000余人,依托“让社区多个帮手”在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两单五微”作用发挥平台、“周四来说事”党群议事平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开展义诊义剪、家政服务、健康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达2000场,累计服务时长6万余小时,服务居民群众超5万人次,解决闲置“社区定制”小巷公交路线开通、电梯加装、闲置空地改建摊群点等治理难点问题253件。创新开设“雏雁工作室”,承接全区的“雏雁培训计划”,以推广“恒通做法”为契机,面向全区90后社区党员工作者,开展每期“1次现场解说、2次周四来说事、3次志愿服务、4次交流讨论、每人走访5名群众、撰写10篇跟班日志”的特色跟班课程,不断挖掘本土治理“源头活水”,打造本土基层治理案例活教材。强化“三带三学”机制(带思想学信念、带业务学本领、带作风学担当),打造“薪火相传”师徒工作室,做足做好“老带青、传帮带”工作,发挥好新老两个群体的独特优势,为基层注入生机活力,培育13个师徒对子,截至目前已经有300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