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庐江县庐城镇党委因地制宜推广“窗帘之约”经验做法,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整合服务资源、深化工作成果,构建“亲仁善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强工作机制,筑牢治理根基。建强组织架构,强化镇党委、社区党委和小区(片区)党支部力量,坚持党员带动,社区党员干部凝聚“红色小管家”、物业人员、业委会等群体加入队伍,按照日常巡逻组、上门服务组等细化分工,顺利推进“窗帘之约”活动。落实全方位摸排机制。聚焦“一老一小一残”群体需求,统筹12个村居工作力量,采取“网格化+大数据”方式,深入小区(村民组)开展摸排,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已摸排服务对象86户、不同类型需求5种,提供上门清洁、养老认证等服务26人次。建立结对服务机制,采取村居干部与服务对象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窗帘之约”结对、服务对象之间的“睦邻之约”结对,实行一人一档,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用电隐患等安全问题15起,提供生活照料、缝纫缝补等关爱服务48余人次,成为特殊群体身边“无声的安全守护哨”。
整合多方资源,汇聚服务力量。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特长优势,与组织、统战、市监等县直部门对接,联合开展“四联四定”工作,积极推动36名党员干部下沉小区。由小区(片区)党组织牵头,凝聚小区物业、业委会等力量,组建由“村居干部、物业、业委会、红色小管家、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开展日常巡逻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结合41个小区(片区)党群服务站、4个养老服务站,提供平安守护及志愿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积极联合物业公司、老年食堂等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送餐、理发、代购药品等5类贴心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关爱活动120人次。
深化工作成果,提升治理效能。推深做实“窗帘之约”工作实效,深化邻里互助,挖掘自治力量,与一线为民办实事、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结合,不断巩固工作成果。灵活开展“板凳会”,县镇村三级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共同探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五老会客厅”等小区协商议事新平台作用,结合“窗帘之约”推行“三事分流”机制,通过“居民提事、五老议事、协同办事”,有效化解了小区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12个。与“敲门行动”等安全排查活动结合,开展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居所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检查,通过上门走访的方式,仔细检查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老年人注意安全。截至目前,已开展4次“敲门行动”,覆盖283户服务对象,为居民的安全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