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党建综合

瑶海区:“三注重”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发布日期:2025-09-01信息来源:瑶海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杨静】

今年以来,合肥市瑶海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部署要求,以创新教育载体为抓手、以激活资源要素为支撑、以贯通协同机制为保障,全面提升党员教育培训的浸润力、时代感和系统性,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红色动能。

注重“融入日常”,创新浸润载体,厚植党员教育“凝心铸魂”沃土。常态化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浸润工程,强化区委统筹指导,通过日常学、专题训、实践悟,实现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传统载体“提质增效”。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化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制定党员教育规范化操作指引,做好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质量评估。每月10日固定开展“4+X”主题党日活动,建立“月月有安排、次次有主题、党员都参与”督导机制,明确“集中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议事、志愿服务”四位一体模式,精心设计政治理论学习、重温入党誓词等“特色套餐”,推行“学习+研讨”“参观+交流”等互动方法,提高党员日常教育质量。特色载体“点面开花”。分级分类分季度开展专题培训,实施“四季轮训”计划,以区委示范训、基层党委兜底训为原则,按季度设置主题,已开展区级流动党员“凝心铸魂”春训、党务精兵“淬火锻钢”夏训示范培训班,带动镇街、教体、卫健、市监、城管、国资等领域组织开展党员专题培训,分领域打造“组工大讲堂”“书香瑶海机关讲堂”等特色品牌。实践载体“见心见行”。将课堂延伸一线,拓展“双报到”工作机制,在服务群众的窗口岗位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行动中划分“党员责任区”,构建“周二政企会”“周四来说事”“周日同奉献”服务平台矩阵,形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良性循环,促进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有机统一。

注重“融新资源”,优化要素组合,筑牢党员教育“守正创新”支撑。紧扣城区高质量发展需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要素融合出新,推动党员教育供给从“覆盖广度”向“育人深度”质变。多元力量协同发力。实施“先锋名师培育工程”,定期开展师资培训、集体备课、经验交流等活动,打造“专家讲理论、领导讲政策、业务骨干讲实操、基层党员讲故事”的立体化师资阵容。多维场景联动赋能。加强镇街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现场教学点建设,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展示馆、瑶海法院廉政文化馆、青年创意田园等6个“教学链”示范点,创新设计重走胜利路、庭审警示教育等沉浸式教学场景。多样课程靶向供给。开发“理论必修+业务选修+案例实训”课程包,系统梳理本地工业遗址、历史档案、榜样典型等特色资源,探索建立“精品课程库”和“优质案例库”,形成“组织定方向、岗位提能力、个人补短板”的精准化内容矩阵。多种形式互嵌出新。关注党员心理健康与成长需求,将党员教育有机融入党建活动、服务活动、文化活动等实践载体,推广“讲授+互动”“案例+研讨”“会场+现场”“宣讲+议事”“学习+行动”等教学模式,以融合增效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提升。

注重“融通机制”,构建协同体系,夯实党员教育“知行合一”基石。深入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工作体系,打造新时代党员教育共同体。内外融通,构建教育协同体。统筹各领域各部门工作需求,推动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公务员培训、人才培养、行业系统培训相协同,整合党校、纪检、宣传、教体、团委等部门资源,实现师资库、课程库、阵地库“三库共享”。全面开展“领导讲坛”“书记党课”“党员擂台”活动,推动形成“关键少数带头讲、先进典型巡回讲、普通党员踊跃讲”的常态化机制。上下融通,打造学习共同体。灵活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以及“安徽党员大课堂”等平台权威资源,激活党员学习“在线”状态,让优质课件直达一线、覆盖基层。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主课堂+分课堂”直播教学,推动党员干部同上一堂课。针对流动党员实施“红色包裹”送学行动,为行动不便党员开展“结对帮学”服务。训用融通,形成实践联合体。完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训前调研、训中实训、训后跟踪”全链条管理,形成“需求-供给-反馈”良性循环。完善“问组织、问岗位、问个人”训前“三问”调研法,建立党员学习需求清单;搭建“揭榜挂帅”实践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人才主动领题调研,攻克发展痛点难题;通过课题参与、宣讲展示、师课共建等渠道,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将教育参与度与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激发党员参学参训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