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党建综合

瑶海区红光街道:党建引领推动为民服务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5-10-14信息来源:瑶海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杨静】

近年来,瑶海区红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通过项目化运作、精细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用心用情呵护“朝夕”美好,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民生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强组织体系,构建“一老一小”服务新格局。深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建设,推动组织优势向服务效能精准转化。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红色小管家、楼栋长等基层治理骨干303名,明确其“需求感知员、问题排查员、服务联络员”职责定位,打通“一老一小”服务“最后一米”。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轴心纽带”作用,主动对接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安徽省防灾减灾救灾协会、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等专业机构,建立党建共建合作机制,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下沉社区,构建“党组织引领、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一老一小”服务共同体。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推出“暖光行动”党建服务品牌,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困难老人、失能老人及困境儿童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常态化开展“温馨家访、温情陪伴、暖意帮扶、携手同行”四项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02名困难对象建立档案,开展关怀探访165人次、专项慰问57人次,精准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

优化空间载体,拓展“一老一小”服务新场景。对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优化功能布局,设置健康监测、休闲娱乐、阅读书画、亲子活动等“一老一小”专属服务区域,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一老一小”服务综合枢纽平台。延伸打造家门口服务微阵地。充分利用小区公共空间、物业服务用房等资源,建成12个“左邻右舍”党群服务站、2个工会驿站、1个红邻驿站,务站、2个工会驿站和1个红邻驿站,同步打造街角廉政文化广场。通过“微阵地+多功能”模式,将其转化为政策宣传点、义诊服务点、邻里调解点、便民休息点,实现“服务在家门口、需求不出小区”。持续深化“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改革,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减少老年群体办事跑腿次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同步规划建设健身小广场、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休憩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开展“示范单元”创建评比,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解决楼道杂物堆积等治理难题,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与社区凝聚力。

加大资源投入,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新质效。建成红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营,设置床位24张,配套助浴室、中医康复室、老年食堂、书画室、开心农场等功能区域,2021年运营以来累计服务老人75人次。创新推广“窗帘之约+”服务模式,为40名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安装水电监测设备,结合党员干部、志愿者日常探访,构建“人防+技防”双重安全守护体系,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围绕“幼有善育”,搭建儿童成长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依托辖区幼儿园、托育机构新增托位220个,缓解“入托难”问题。联合安徽社家等专业机构,打造暑期“五彩假日课堂”党建服务项目,开展书法绘画、安全教育、非遗文化体验、科学小实验等主题活动34场,累计服务儿童超300人次,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问题。持续擦亮“邻里帮”党建志愿服务品牌,培育钢新苑小区“义警”队、钢西生活区“一元义剪”服务队等1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提供家电维修、代购代办、随访义诊等便民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心系银龄 温暖相伴”“夏日送清凉”等主题志愿活动40余场,服务群众1100余人次,让“志愿红”成为守护“朝夕”群体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