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新站高新区三十头社区始终坚守“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将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核心抓手,以党建为 “红色引擎”,通过凝聚组织力、激活共治力、创新服务力,把“绣花功夫” 融入管理各环节,推动治理从“粗放”向“精优”转变,让党建红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鲜明底色。
强基筑垒,以党建组织力筑牢精细管理“硬底盘”。聚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建强“社区党委 - 社居党组织 - 小区党支部”三级红色治理架构。通过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推动小区党支部与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广泛动员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干部等群体加入网格服务队伍,划分党员责任区,明确服务清单,形成“党委统筹抓总、支部牵头落实、党员主动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格局。依托“坐班 + 走访”工作机制,累计走访居民700余户,收集楼道灯维修、飞线充电整治等民生诉求54条,办结37件,用“零距离”服务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同时,聚焦基础设施“微更新”,以组织力推动资源整合:针对梅冲湖路与贝玉路交叉口人车混行隐患,协调安装智慧交通信号灯;对贝玉路模糊标线重新施划,保障通行安全;在回迁小区增设新式垃圾桶8个、综合信息宣传栏2个,联合党建联席单位开展环境整治7次,破解车辆乱停、商户占道等难题,让组织力成为精细管理的“硬支撑”。
多元协同,以党建共治力激活精细管理“新动能”。打破“单打独斗”治理模式,以党建为纽带串联多方力量,构建“全民参与、协同共治”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在宣传引导上,联合物业开展入户宣传2000余户次,通过电子屏、巡逻车、宣传栏高频推送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知识;创新组建“鹤翔小帮客”志愿服务队,23名青少年化身“文明小使者”,参与义务清垃圾、文明劝导12次,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融入治理,让共治氛围更浓厚。在问题整治上,针对老集镇菜市场流动摊贩聚集、交通混乱问题,采取“常态化巡查 + 专项整治”疏堵结合模式,规范经营秩序;面对回迁小区“停车难”,党组织牵头召开“居民议事会”,联合交警部门施划公共车位,推动物业、志愿者、网格员组建“早晚巡查队”,开展“三十分钟扫区”行动,及时处置违停、环境脏乱等问题。在空间优化上,协调新站城管局修缮榴花路破损人行道板砖,为东元三期小区渗漏凉亭“焕新”,将安居园小区荒芜地改造为“共享菜园”,让共治力成为精细管理的“活水源”。
创新赋能,以党建服务力提升精细管理“暖心度”。聚焦“群众需求”与“治理创新”,以特色机制破解管理难题,让精细服务直抵民心。创新推出“爱心商家志愿者联盟积分制”,通过党建引领整合12家餐饮、零售行业爱心商家,授予“社区共建单位”铜牌,引导商家从“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同步设立“志愿积分银行”,居民参与文明劝导、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可累计积分,凭积分在爱心商家兑换折扣、免费服务,截至目前,联盟已累计发放300余张志愿积分卡,200张积分优惠券,覆盖群众500余人次,实现“志愿服务有回报、群众参与有热情”。持续六年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三课堂”暑托班,精准对接双职工家庭“看护难”痛点: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开设快板等特色课程,联合区公安交警大队开展安全教育,累计服务青少年超千人次,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民心工程”。这些创新举措既让居民得实惠、商家拓口碑,更让精细管理有了“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