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包河区淝河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从组织建设、服务供给、基层治理、文化培育多维度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文明村镇建设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组织领航,筑牢文明建设根基。镇党委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员”三级联动体系,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创建,引导党员在重点工作中作表率。创新党员分类管理模式,推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为流动党员开设“云课堂”,吸纳返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充实干部队伍。深化纪律教育,建立“三级检视机制”,推行“一支部一品牌”书记项目,设立小区党群服务站,主动下沉解决群众难题,筑牢文明创建组织保障。
服务护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依托社区和村社会工作服务站,打造全龄化服务网络:既为老人提供义剪、义诊等服务,也为青少年开设节气体验、科普课堂和寒暑托班。还将各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迁至居民集中区,打造2000平方米“15分钟文明服务圈”,采用“群众点单—站点派单—志愿接单—居民评单”闭环机制,年均开展惠民活动100余场。结合传统节日和红色主题,举办“我们的节日”“红色观影”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社区向心力。
治理续航,构建共建共享格局。村镇结合,探索“德治为魂、自治为基、共治为要”治理模式,依托文化项目浸润居民和村民素养,发挥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镇党委与村和社区联合与15家单位结对共建,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培育多支特色志愿队伍,定期开展“小手拉大手”“春泥托管”等活动。建立“两制度一清单”规范志愿服务管理,通过积分兑换和成长档案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
文化引航,打造文明创建品牌。席井村作为合肥首个开展村级“好人”评选的村居,自2012年起每两年评选一次,累计选出50名村级好人,其中1人获评“中国好人”,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淝河镇还积极打造“小侠们”青少年志愿服务品牌,开展文明劝导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扩大文明创建影响力,推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品牌价值延伸,为文明村镇建设注入持久动力。(童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