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党建综合

肥西县三河镇:理论宣讲强根基,凝心聚力促振兴

发布日期:2025-11-10信息来源:肥西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张晓玲】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三河镇坚持把理论宣讲与党员教育、文明实践等工作深度结合,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用好“身边人”,说清“好政策”。该镇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将理论宣讲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年度宣讲计划、季度推进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锻造宣讲主力军,整合党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典型、青年讲师等力量,组织班子成员、村“两委”等“头雁”干部,邀请老党员、致富带头人到村到组,利用上党课、面对面交流等形式进行宣讲。发挥“鹊渚亭云”志愿宣讲团作用,选派青年代表参与各级宣讲比赛,提升宣讲队伍的政策把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整合优质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开展“车间微党课”“田间板凳会”“工地宣讲台”等活动,让宣讲员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截至目前,该镇在肥西县第八届“举旗帜、送理论”宣讲比赛中,选送的参赛节目《老物件“开口说”变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照靓肥西文化遗产》荣获一等奖。

选择“小切口”,讲好“大道理”。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后,该镇立即组织宣讲队员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把握理论政策时效性,及时为宣讲补充新内容。联系实际宣讲。该镇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结合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践,解读“产业振兴”的三河路径——木兰社区的“木兰香”大米、滨光村的研学经济等案例,让党员干部们明晰“因地制宜促发展”的工作方法;在村(社区)宣讲点,志愿者用“拉家常”方式回应民生关切,白酒厂小区“楼道美化”、智能手机培训等实践案例,提高了群众参与积极性。同时关注秸秆禁烧、种粮保障、异地医保等小切口问题,从身边小变化阐释社会大发展,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打造“沉浸式”宣讲体验。结合文化惠民演出、节庆民俗活动,编排主题小品、快板、情景剧,以“文艺+理论”形式增强宣讲趣味性。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开展宣讲27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近600人。

打通“学用链”,办好“实在事”。强化思想引领。依托“理论学习心得分享会”“思想感悟大家谈”等载体,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围绕“如何用创新理论破解工作难题”“怎样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等主题开展研讨,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促进乡村振兴,通过“农户点单、部门派单、专家接单”模式,将村民急需的技术,如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电商销售等,与党的“科技兴农”“产业振兴”政策结合,专家定期回访指导,确保技术学得会、用得上。促进基层治理,围绕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组织“理论宣讲+政策咨询”“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机关干部侧重政策解读,面向村民聚焦民生服务,累计收集停车位规划、亲子活动需求等意见建议40余条。(但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