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聚焦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通过“四个一”工作法,在党员报到、教育管理、暖心关怀、作用发挥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打造“一个窗口”,畅通党员报到渠道。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委会、商圈和金融港产业园区分别设立11个“综合党务服务窗口”,配备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党务工作者,专门负责流入党员信息核实、线上纳管,流出党员定期回访、协助转接组织关系等工作,实现流入党员“当日纳管”、流出党员“动态跟踪”。在楼栋大厅设置“流动窗口”,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家书》,结合社区“一楼见”工作,两委成员、楼栋党小组长、红色小管家在楼栋轮流“摆摊”,2025年已有18名流动党员主动在所在楼栋党小组报到。在产业园区,依托园区综合党委、运营方、非公党建指导员等,对入驻企业逐一走访,精准引导11名非公企业流动党员报到,并向流动党员全面开展“红色家访”,发放定制版“红色家书”和“红色暖心包”,强化身份归属感。
坚持“一起学习”,强化党员思想引领。组织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一同参加组织生活,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通过微信学习群、视频微宣讲、楼栋思政课、红色微课堂等多种方式纳入共同学习。把流动党员见识广、思维活、门路宽的优势与在册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相结合,相互分享交流两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理念,帮助在册党员群众打开视野、拓宽思维,促进流动党员更好融入社区生活。针对行动不便高龄老党员,打造“送学小课堂”,组织红色小管家为其送去“精神食粮”。截至目前,开展楼栋思政课13场、红色微课堂8期,微信学习群向流动党员推送各类学习内容百余条,“送学小课堂”为高龄、行动不便等党员开展送学服务17次。
完善“一套服务”,提升党员归属温度。聚焦流动党员切身关键小事,依托社区各个党群服务阵地,联动各方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生活服务、权益保障等一系列“暖流”服务。常态联动工青妇、民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组织开展春节、七一、中秋等关怀活动,帮助流动党员找到归属感,提升幸福感。聚焦不同群体流动党员,开设精准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群体,开设“骑手课堂”,推出交通安全、应急救援、心理疏导等系列课程,针对“小个专”中的流动党员群体,引入安徽大学等教育资源开设“菜场娃娃”假期课堂,缓解流动党员带娃难题。目前累计服务流动党员人次超500余人次。
创新“一同积分”,激发党员先锋动能。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见行动”。将小区楼栋、商务楼宇作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前哨阵地,同步建立“积分制”管理,设置积分标准目录35项,采取正向加分、反向扣分、认领积分三种积分方式,组织流动党员为小区停车难、养犬困扰、电梯故障、老旧小区改造等15项问题建言献策,鼓励参与环境改善、文明劝导、邻里互助等志愿服务80余件,累计兑换生活用品、技能培训课程、商户优惠折扣等积分用品100余件,推动流入党员从“身份流入”向“作用融入”和“情感融入”转变,提升流动党员融入组织、融入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