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瑶海区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创新探索精准有效的措施方法,在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作用发挥上出实招,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破题见效”,为基层治理注入生机活力。
聚焦“怎么管理”,织密组织联系“一张网”,让流动党员“归队入列”。按照“党员流动到哪里,管理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延伸“组织链”,全面摸清家底,常态联系服务,答好“怎么管”之问,让流动党员“远行不掉队”。结合经济普查和网格化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就业状态、组织关系、学习记录等信息库,定期更新档案,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明”,实现“一人一档”精准管理。搭建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桥梁纽带,推广“流动网格”管理,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签订共管协议,探索流动党员“双重组织生活”机制,定期互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形成“信息共享、责任共担”机制。打造遍布基层的党群服务阵地,为流动党员提供充电、饮水、咨询、休息、阅读等暖心服务,联合工会、人社等部门发布“流动党员服务包”,提供包含法律援助、职业规划、子女暑托等12项定制服务。在万达商圈、安徽大市场、坝上街等流动党员集中区域设置“流动党员之家”,提供报到指引、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对有困难的流动党员,开展“微实事”“微心愿”“送温暖”活动,及时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日常小事、心头大事,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
聚焦“怎么赋能”,夯实教育培训“一条链”,让流动党员“思想常新”。按照“教育培训全覆盖、党员一个都不少”的要求,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好流动党员日常教育和专题培训,答好“怎么学”之问,让流动党员“思想不脱节”。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党性教育基地、远教终端站点功能,向流动党员全面开放,为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学习教育提供保障。在“歇歇角”驿站增设“学习加油站”,设置“党建书架”“红色影音”,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微学习”。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督促流动党员参与党员学习研讨、党课宣讲等。抓住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时机,开设流动党员“凝心铸魂”春训示范班,围绕理论教育、党纪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开展订单式“流动课堂”。精心打造“指尖课堂”,利用党支部微信交流群及各类线上平台,及时推送最新学习内容,定期发布学习任务,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群中打卡”,交流学习感悟,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工学矛盾。邀请流动党员参加“同过政治生日”、趣味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党组织各类活动,观看《“快递”温暖》《筝心有归处》《新星点灯》等流动党员电教片,推动教育从“有形覆盖”转向“有效引领”。
聚焦“怎么融入”,激活作用发挥“一池水”,让流动党员“担当有为”。按照“一名流动党员就是一面流动旗帜”的要求,搭建展示平台,发挥流动党员特长,推动“管理变量”变为“服务增量”,答好“如何干”之问,让流动党员“责任不缺位”。搭建“乡情联络站”,通过线上调查交流、线下座谈走访等形式,常态化收集流动党员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基层治理等意见建议,组织流动党员参与“我为家乡献一计”活动。指导流动党员集中的非公企业和项目工地党组织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搭建“岗位建功”示范岗,邀请先锋模范人物和单位优秀员工进行事迹分享,鼓励流动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依托“小个专”综合党委,聘任流动党员担任食品安全信息员、城市治理网格员、社区民意联络员、扶持政策宣传员等,通过“随手拍”上报安全隐患、环境治理等问题线索,建立积分激励机制,将流动党员参与治理的线索反馈纳入积分兑换,激发内生动力。组建“瑶熠生辉”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周四来说事”“文明骑行劝导”“反诈宣传进楼宇”等活动,服务群众1.2万人次。开展流动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到社区、到居住小区“双报到”,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当先锋”。选树宣传汪本军、郭楠等一批担当作为的流动党员先进典型,树立可信可学、可追可及的标杆,激发流动党员出新出彩的争先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