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杏花村街道聚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建强“组织链”、抓实“教育链”、延伸“作用链”三链聚力,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深度转变。
建强“组织链”,做到“流动不流失”。针对流动党员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流动性强等特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式,确保纳管全覆盖、信息全掌握。线上,依托智慧党建管理平台,及时了解流入党员情况,核实流入党员信息,分类纳管,确保党员信息精准匹配。线下,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排查摸底,逐一登记、建立名册,动态更新流动党员信息表,确保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晰、纳管情况实时可查、去向动态有迹可循,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筑牢坚实的数据底座。截至目前,共有流入党员43人,流出党员16人。
抓实“教育链”,做到“流动不断学”。聚焦流动党员实际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流动党员学习实效。线上,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推送理论知识、时事政策、学习视频等至流动党员微信群,搭建“网络课堂”,让流动党员能够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常态化自学,确保流动党员教育“不掉线、不脱节”。线下,由纳管的党组织结合实际,每月利用午间或傍晚相对空闲时段,组织流动党员开展集中学习,让流动党员能够就近就便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并送上“学习赋能包”,实现流动党员“流动不断学”。同时,根据流动党员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以“送学入户、讲解到人”的方式,由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上门开展“一对一”“面对面”送学服务,今年以来,共为20余名流动党员送上“精神食粮”。
延伸“作用链”,做到“流动不离心”。结合流动党员职业特点、专业技能和个人特长,引导其在社区发展、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邀请他们参与协商议事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为街区治理、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共收集红色物业、小区治理等方面意见建议20余条。同时,根据流动党员的工作性质、时间安排等实际情况,推行弹性志愿服务,鼓励流动党员利用碎片时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做到既不影响党员本职工作,又能最大程度参与党组织活动。今年以来,组建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2支,开展科普知识、防溺水、反电诈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50余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凌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