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压实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等难点问题,凤凰山街道通过构建“组织网、教育链、服务圈”三位一体体系,推动名流动党员从“流动”变“融入”。
织密组织网络,构建“双向共管”新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问题,着力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双向共管”责任机制,创新建立“1+11+N”管理架构,在街道层面成立1个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11个社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在N个企业、商圈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点,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三同步”管理,同步建立党员档案、同步纳入组织生活、同步开展民主评议,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行动,累计梳理流动党员119名,建立“一人一档”电子档案119份。
创新教育形式,打造“智慧赋能”新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教育体系,线上搭建指尖“云课堂”学习平台,累计推送学习资源94期,参学率达91%;线下打造“流动党校”,将9名流动党员按行业、地域编入3个非公党支部,结合职业特点和个人需求开展“企业课堂”“志愿服务”等沉浸式学习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滴灌”,针对务工流动党员进行职业技能辅导,开设相关讲座2场;对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流动党员进行创业就业指导,积极联系辖区内相关企业匹配合适岗位,带动就业2人;对已退休的流动党员着力组建“银龄互助团”,引导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出相关建议23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次。
强化服务保障,激发“先锋引领”新动能。建立“三亮三比”机制,引导流动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奉献、比作为、比担当。针对流入党员,设立示范岗11个,组建“新就业群体服务队”“政策宣讲轻骑兵”等志愿团队5支,开展便民服务活动11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件;针对流出党员,实施“游子归巢计划”,在法定节假日,通过“归巢茶话会”“人才恳谈会”等活动载体,引导流动党员就外地优秀的发展经验进行交流研讨,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收集意见建议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