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阳区杏花村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管理模式,通过“精准式”摸排、“联动式”管理、“暖心式”服务,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难题,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位更有为”。
“精准式”摸排,筑牢管理根基,确保流动党员“不失联”。将摸清底数作为管理基础,变“被动等”为“主动找”,健全流动党员信息动态管理机制。依托社区网格体系,组织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深入项目工地、沿街商铺、租赁住房等流动人口聚集区,详细登记流动党员基本信息。同时,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公告栏、线上平台发布《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设立线上报道等方式,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自觉报到登记。建立街道流动党员信息库,详细记录党员基本情况、流入时间、从事职业、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情况。各社区党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定期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更新,做到“流入摸清底数、流出掌握去向”,实现信息动态管理、精准无误。截至目前,已设立8个流动党员报到处,接收流动党员41人。
“联动式”管理,创新教育载体,确保组织生活“不断线”。针对流动党员职业分布广、时间不固定、集中学习难等特点,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党员教育全覆盖、见实效。采取“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方式。线上,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省市区先锋系列平台等载体,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开展“云讨论”、组织“微党课”,打破时空限制,满足流动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线下,灵活采取“错时”活动、“小微”课堂、项目地临时党组织等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同时,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沟通联系,通过电话沟通等方式,核实党员身份,协商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组织共管、活动共抓”的流入流出地双向共管机制。截至目前,线上共推送学习内容30余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11场。
“暖心式”服务,搭建作用平台,确保先锋作用“不缺失”。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作用发挥与关爱激励同步,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其融入社区、贡献力量。强化关怀帮扶,将流动党员纳入党内关怀帮扶范围,定期走访慰问,了解其工作生活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就业援助、法律咨询等实际问题。搭建实践平台,根据流动党员职业特长、兴趣爱好和时间精力,设立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志愿服务、民意收集等岗位,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志愿服务20余次。(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