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党员队伍

瑶海区:“榜样讲党课”激活党员教育“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25-11-03信息来源:瑶海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杨静】


今年以来,合肥市瑶海区紧扣《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部署要求,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谁来讲、讲什么、在哪讲、怎么讲、如何干”五大关键环节,深耕“榜样讲党课”特色品牌,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注入蓬勃生机。

聚焦“谁来讲”,建强师资矩阵,让典型“立得住”。坚持“政治首位、事迹鲜活、群众公认”原则,构建“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媒体挖掘”三渠道遴选机制,动态更新“榜样讲师库”,打造“立体化师资阵容”。选树基层治理标杆,讲好“为民服务”实践课。聚焦社区治理、服务群众一线,从省、市、区级“两优一先”表彰对象中,重点遴选12名优秀党组织书记担任基层治理讲师,推动治理经验从“点上开花”向“面上成景”拓展。挖掘行业先锋力量,讲好“担当作为”奋斗课。紧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选拔20名业绩突出的一线骨干组建行业先锋讲师团,既讲述项目攻坚中“啃硬骨头”的实战经历,也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技能提升方法。培育群众身边榜样,讲好“初心使命”示范课。重点培育郝素云、汪本军等30名来自群众身边的榜样讲师,为每位讲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课程开发清单”,形成“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生动氛围。

聚焦“讲什么”,打磨精品内容,让理论“接地气”。以党员需求为导向,通过“红色家访”“周四来说事”“网格破题会”常态化收集热点议题,推行“精准滴灌”式授课。内容设计贴民心。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讲师亲身经历确定授课主题,用“家常话”解读深刻理论,以“小故事”阐明“大道理”,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困难群体帮扶等鲜活案例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依托个人成长故事引导党员将奋斗融入时代洪流。课程打磨提质量。成立“薪火创研社”,推行“导师+骨干+青年”传帮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磨课实现“一课一策”,破解内容空泛难题。精品课程显特色。打造《戴老的黄球鞋》《窗帘之约情景党课》《新星点灯》等20部精品课程,形成“选树一批标杆典型、开发一批精品党课、培育一批骨干人才、引领一片群众实干”的链式效应。

聚焦“在哪讲”,拓宽场景载体,让教育“无死角”。通过实景阵地与移动授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教育场景,实现党课教育“处处可学”。打造实景教学阵地。以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展示馆为核心,延伸马合钢高炉区工业遗址、厂房区等实景课堂,通过高炉复原、老设备互动、全息投影等技术,全景呈现“工业长子”从“沪企迁皖”到“融入长三角”的奋进历程;建成“红色长廊”、清廉主题游园等16个体验式教学点,在小区党群服务站、楼栋架空层打造66处“家门口党课阵地”,结合老城区改造嵌入理论微景观,实现“一墙一景一故事”的浸润效果。开展移动便捷授课。组建“榜样宣讲团”开展“点单式”巡讲368场,将党课送到项目工地、生产车间,创新“工地党课”“凉亭党课”等特色场景,让教育“跟着党员走、围着群众转”。

聚焦“怎么讲”,创新方式方法,让党课“记得牢”。摒弃“照本宣科”传统模式,以“短实新”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抽象理论变得“可感可触”。丰富表现形式。推出三句半《三中全会宏图展》、戏剧情景党课《初心故事》等作品,拍摄《致红》《社区里的“好阿姨”》等20部榜样故事片,其中《致红》斩获第六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最佳短视频”奖。打造互动课堂。创新“圆桌式”课堂,在“周四来说事”议事会中嵌入情景模拟、观点辩论环节,实现“学理论、讲政策、解难题”有机融合,让党员在交流中深化理解、在辩论中凝聚共识。拓展线上渠道。依托“瑶海先锋”平台推送精品党课,联动“安徽党员大课堂”,设置“云听课”二维码,方便流动党员、行动不便党员“指尖学习”,实现教育“全天候、不打烊”。

聚焦“如何干”,发挥榜样效应,让成果“看得见”。以榜样示范为牵引,推动党课所学转化为为民实干的强大动能,实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中国好人”郝素云在社区党委支持下,牵头运营“暖宝”幸福驿站并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带领平均年龄超70岁的银龄志愿者团队,常态化提供缝补、理疗、理发等8类便民服务,其于2021年发起的“窗帘之约”志愿服务项目累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该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掀起“银发领航、青老接力”的服务热潮。以“安徽最美司机”“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汪本军为标杆,组建“瑶熠生辉”志愿服务队,聘任新就业群体担任“小区治理体验官”,引导他们依托“瑶海志汇”平台开展“随手拍”“顺手公益”,发挥“移动探头”优势担任城市治理观察员、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累计收集反馈各类问题156件,推动解决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