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庐江县冶父山镇坚持把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选苗、育苗、管苗、用苗”全链条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
拓宽渠道“选苗”,激活源头活水。针对村级干部“青黄不接”问题,重点提升三个方面。本土挖潜。开展“能人回归”行动,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中摸排35岁以下优秀青年46名,建立“村级人才库”。跨村交流。打破地域限制,鼓励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村“共享”后备人才,4名产业能人通过跨村任职。公开选拔。推行“公开比选”,近两年通过公开选拔34名后备干部,其中2名“90后”已进入村“两委”班子。
精准施策“育苗”,提升能力素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帮训帮带”培养。理论集训。依托镇党校开设“培优讲堂”,每周组织村书记、书记后备人选、后备干部集中学习党的理论、党建实务、经济发展等课程。外派见学。选派3名村书记后备人选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黄埔村跟班学习1个月,选派1名村书记后备人选参加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选派8名后备干部到天柱山景区、合肥滨湖集团等景区、庐州隐跟班学习。导师帮带。延伸年轻干部“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制度至村,“1名镇班子成员(村党建指导员)+1名现任村书记”结对1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全程跟踪培养,目前已培养后备力量14人。
动态考核“管苗”,确保健康成长。建立“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综合运用考察考评。出台《冶父山镇村级后备干部等人员管理办法》,通过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考察考评。重点掌握家庭家族、“三朋四友”等情况;重点了解“七种能力”和“五型干部”(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市场型、政治型)表现等情况。视情开展末位淘汰。鼓励全体村干部及后备干部承诺践诺,主动承诺因工作“不认真、不作为”导致的村级发展不力情形主动退出村(后备)干部序列。强化开展廉政体检。联合镇纪委开展任前廉洁谈话,建立个人档案,严防“带病上岗”。
大胆放手“用苗”,促进脱颖而出。对成熟的后备干部,坚持“三个优先”。优先鼓励后备干部参与征地拆迁、信访调解等“硬任务”,2024年共有28人在矛盾化解一线得到锻炼。优先参与文旅项目运营、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让村书记后备人选担任突击队长、组长或协调人,考验统筹能力及应急能力。优先推荐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优先推荐提拔及推优,近两年5名村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1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获县镇两级“两优一先”推荐及三干会表扬。(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