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巢湖市坚持将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选育管”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打造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扩宽渠道“选”为突破点,充实基层治理“人才库”。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明确把政治素质、群众基础、学历等条件作为选拔和衡量培养对象的硬指标,重点将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种植养殖大户等群体优秀人员纳入村级“人才后备库”中,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按照“凡进必审”原则,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纪检、政法、民政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从严把关、常态审查,切实把不符合条件人选挡在“门外”,确保人选“选得上,立得住”。以村班子运行中期评估工作为契机,参照换届选举人选资格条件,分类组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一人一档、一村一册”动态管理。目前,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正职后备力量人选297名,村“两委”干部后备力量人选318名。
以精准提能“育”为发力点,锤炼干事创业“排头兵”。聚焦创新“理论+实践”实训模式,将“村庄干净整洁、党建坚强有力、队伍素质过硬、经济发展较快、乡村治理有效、教学串点成线”等内容作为选点条件,在全市范围内梳理符合标准的先进村13个,打造凤凰村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三胜村市级党员教育示范点,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无缝衔接。注重与市农业农村局、安徽农业大学、巢湖学院等机关高校单位结对共建,将机关领导、院校教师、专家学者等55名人才纳入师资范围,构建“读、看、讲、享、评”五大环节的教学流程,以优秀师资为村干部队伍建设夯牢基石。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择优推荐1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上海、浙江等先发地区跟班学习,不断找差距学经验,帮助“头雁”拓思路强本领。
以跟踪问效“管”为落脚点,打造为民服务“先锋队”。着眼村级实际和长远发展需求,建立“岗位补助+职级补助+绩效”的村干部报酬可持续增长机制,将重点工作成效、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待遇报酬、评先选优、表彰奖励挂钩,切实提高村“两委”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日常管理,定期组织村干部观看廉洁自律警示教育片,教育引导村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大村级工作监管力度,及时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离任审计,让“小微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强化人文关爱,建立健全村干部谈心谈话制度,结合市级、镇驻点领导走访调研工作,分层次按类别组织村干部“一对一”谈心谈话,充分了解并积极解决其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保障、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政策解读指导等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让村干部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确保“后顾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