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巢湖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路径,注重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衔接资金使用、资产资源盘活、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建共建联建等内容相结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量质双升”。
衔接资金精准投入,“产业造血”激活动能。实施标准化厂房、光伏电站、冷链仓储、旅游民宿、设施农业产业园等各类产业发展项目21个,收益覆盖101个村(社区),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获利,惠及脱贫户约1.86万人。2025年初,聚焦突破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引进龙头企业山东智慧农胜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衔接资金870万元,重建32亩高标准温室和卷帘保温大拱棚,新增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盘活200亩中垾小联圩番茄产业园;引进规模企业安徽省有机良庄智慧渔业有限公司,打造巢湖市数字“1+N”栏杆集智慧鱼仓。
资产资源盘活增效,“变废为宝”焕发新生。建立动态更新的村集体资产台账,采取出租、自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将闲置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本。全市各镇街共摸排集体村(居)房产662处,总面积72.57万平方米,目前自营及出租54.28万平方米,盘活率达75%。组织开展定向招商引资工作,成功招引4家企业解决约5000平方米的村级场地“闲置”问题,解决家门口就业60余人。烔炀镇盘活闲置资产建成约3万平方米的厂房对外出租增收。注重将盘活闲置资产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把荒岗地和闲置零星小块田地整合利用、建设升级,使“荒田”变“粮田”,“粮田”变“良田”。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7万亩。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红色引擎驱动发展。注重发挥村(社区)主观能动性,以村级党组织引导,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优势,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围绕产销、服务、文旅和资源等类型试点成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47个,吸纳901名农民社员参社入股,带动就近就业732人,合作社累计经营收益达223.89万元。散兵镇大岭村成立巢湖市惠岭农贸专业合作社,立足本地2600亩茶园资源,收购农户鲜茶叶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装箱,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巢湖市柘皋镇驷马精品农业专业合作社吸引村内种植大户入股,共同发展小南瓜、蜜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预计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村企携手共谋新篇,党建联建聚力共赢。推行“双向同进”的村企联营模式,村集体依托本地特色产业,点对点对接企业需求,全市促成120个村(社区)与110家企业结对共建,围绕农产品种植、厂房租赁、文旅开发、电商销售等实施合作项目72个。庙岗镇童集村富农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与合肥文博集团下属动物园党支部合作共建,实施合肥市野生动物园动物饲料种植、养殖、加工、配送“链式”项目,带动就业15人。推行“互补联合”的区域联盟模式,对全市优质资源进行统筹整合,成立“有巢丰物·焦姥市驿”共富联合体,首批吸纳16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及部分企业加入,借助中庙街道中庙社区姥山岛旅游人气,展销如中垾番茄、坝镇粉丝、烔炀糕点等特色产品,建立“组织共建、决策共商、利益共享”机制,构建“村集体供产品、企业拓市场、合作社保质量”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