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麓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发展成果向群众延伸,实现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的双向提升,促进基层治理焕发蓬勃生机。
聚焦治理效能,夯实基层治理“压舱石”。坚持把强党建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2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人才库,采取定期培训、轮岗锻炼、结对帮带的方式,增强基层服务效能。聚焦解决矛盾纠纷、安全隐患防治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领办,如桐荫社区开展小区物业管理治理项目,服务投诉量同比下降90%,60%的代管小区环境面貌、服务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领办10个抓基层治理项目圆满结项。推深做实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花塘富兴建筑劳务专业合作社精耕细作农副产品特色品牌,统一收集、打包、出售,今年以来月均销售金额破万元、经营性收入累计实现十余万元,带动村居及周边7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走出一条“富村富民富产业”的融合发展路,为基层治理筑牢经济根基。
聚焦党群联动,织密基层治理“连心网”。打破“单打独斗”传统治理模式,充实基层治理各方力量,释放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乘数效应”。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将全镇9个村划分为154个网格,并配备专职网格员和党员骨干共171人,特别是注重发挥“五老”人员的威望和经验优势,将其充实到网格员队伍中,回应化解诉求矛盾问题数80个,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积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整合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建立标准化“六步闭环”议事协商机制。今年以来全镇9村(社区)召开议事协商会议37次,600余人次参与讨论,通过决议28件。临湖社区进行4轮协商,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并加装太阳能路灯20盏,照亮村民出行路;建中村开展6场专题协商,凝聚各方共识、整合资源力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聚焦民生福祉,培育民生幸福“常青树”。党员干部带头沉下身子、走进一线,结合征地拆迁、精细化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访企入村”行动,累计走访15家企业、23家新型农业主体和12名农户,精准摸排企业用工、政策兑现等21个问题,其中18项已妥善解决,全面疏通高质量发展堵点。组织成立9支志愿队摸排辖区内“窗帘之约”重点关注老人,为33名高龄老人开展代购药品、上门理发、水电维修、就医陪护等服务,用“邻里守望”的温情让服务真正沉到基层、暖到心头。推广“双线并行提效能”行动,整合12345热线、省长信箱等线上平台和信访、群众座谈等线下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今年以来,合群、芦溪等村(社区)结合二轮延包工作,高效化解供水、拆违等纠纷 200 余起,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