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包河区大圩镇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核心抓手,通过筑牢组织根基、培育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推动15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抱团发展,构建起“组织引领、产业支撑、群众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织密组织网络,激活发展引擎。将组织建设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根与魂”,构建三级联动体系,确保党建引领贯穿产业发展全链条。镇党委统筹资源,推行“一村一支部、一合作社、一强村公司”模式,实现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全覆盖与深度领导。成立合作社联社党支部,15个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支部委员,形成“镇党委—联社党支部—村级合作社”贯通架构,高效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联动安徽海轩文化集团党委、镇商会及葡萄销售合作社等,整合产销资源,打造“大圩农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农产品提质增值。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安吉、山东寿光等地研学,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编制“双规划”,明确六大功能区,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方向。2024年,全镇合作社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1127万元,15个村全部达标“经营性收入强村”,其中5个村突破百万元,磨滩村连续三年为村民分红近500万元。
深耕特色产业,夯实振兴底盘。立足“农业大观园”定位,以“项目为王”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合作社从单一生产向三产融合跨越,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硬支撑”。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升级,依托专项及配套资金引入专业团队建设数字化种植工厂,运用智能温控、精准灌溉等先进技术培育高产量串收番茄;同时围绕特色作物布局,打造省内最大有机芦笋种植基地,建设立体草莓种植示范园和智慧菌菇方舱项目,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就业。着眼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建设秸秆生态处理中心和瓜果蔬菜分拣中心,将秸秆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同时为全镇种植户提供分拣、仓储、预冷、检测及直播销售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既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助力农产品快速“出村进城”,又为集体持续增加收入。截至目前,串收番茄、有机芦笋、恒温葡萄、立体草莓等一系列农业产业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450万元,带动周边70余人稳定就业。秸秆生态处理中心每年为4个村带来保底分红55万元,进一步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创新利益联结,共享发展红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建“村集体、村民、合作社”利益共同体,确保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群众。强村公司蹚出增收新路径,2024年底,磨滩、沈福、迎河村率先成立强村公司,依托平台整合资源开拓增收路径,聚焦劳务服务、整合特色农产品等领域,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增长。抱团发展放大共富效应,新成立一批村党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控股为基础,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劳务、获取分红等方式深度参与,磨滩村生态农业旅游合作社联合专业公司打造农事体验与研学教育精品线路,慈云村农产品销售合作社与周边村共享资源布局社区团购、食堂订单并发展“订单农业”,最终形成集体积累增加、村民收入提升的双赢格局。今年以来,新成立一批村党组织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持续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范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