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锚定建设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关键点,以“选”为基、以“育”为纲、以“管”为要,全链条发力培育“雏雁”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源头活水,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拓宽渠道“优选”,充盈队伍“蓄水池”。坚持“选青推优”导向,聚焦“村‘两委’换届、村书记专业化管理拓展、名书记培育”三大现实需求,重点从优秀党员、村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外出经商能人、退伍军人、返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人才。将政治原则放在首位,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建立“村党组织推荐—镇党委研究—区级部门联审—区委组织部审定”4步程序,构建“优秀人才—后备干部—‘两委’—党组织书记”的阶梯式培养链条,为村干部队伍备足“新鲜血液”,确保不断档、有源头、有梯队。分类建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分类做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入库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6人,村“两委”后备力量40人,35岁及以下占比超60%,大专及以上学历100%。
结对帮扶“细育”,提升履职“硬本领”。创新“集中培训+跟岗锻炼+导师帮带”的培育模式,依托区镇党校、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等,开设党建、经济、法律、治理、领导力5大板块课程,通过讲师带学政治理论,导师带学岗位实践,全方位补短板、强弱项。推行“思政导师+业务导师”传帮带机制,从党政领导干部中择优选派25名思政导师,聚焦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素养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则注重岗位技能传授、实践能力锤炼。通过全方位帮带,确保后备干部在思想上“不掉队”、业务上“快上手”,进一步为后备干部成长成才“搭梯、铺路、压担”。制定后备干部跟岗锻炼计划,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用才理念,设立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9个实践岗位,让后备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得到锻炼,增长干事本领。
全程纪实“严管”,激活干事“动力源”。实行“清单化”动态管理,建立“一人一档、一村一册”,动态记录后备干部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健全评议研判机制,每半年对后备干部表现情况进行一次综合鉴定,围绕岗位履职、廉洁自律等内容,准确了解和掌握后备干部工作情况,针对性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年终结合在职村干部述职测评,对后备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围绕工作实绩、群众反映问题等5个核心指标,评准评实后备干部表现。完善后备干部“能进能出”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反映好的后备干部,在评先选优、党员发展时优先考虑,充分发挥后备干部主观能动性。对能力不强、日常表现差、作用发挥不好的后备干部实行末位淘汰,严格实行动态退出机制 , 确保后备力量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近三年,全区已有28名后备干部走向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关键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