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县杜集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以“网格管理、队伍建设、为民服务”为抓手,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抓细网格管理,强化基层治理“主心骨”。充分发挥镇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铸魂引擎作用,制定出台“群众吹哨、网格响应、干部报到”工作方案,建立“镇党委-村党组织-村民小组-网格信息员”四级网格架构,整合基层党建、综治、法治、应急管理、信访等各类基层网格,统筹各领域力量,构建起横向有效覆盖、纵向贯通到底的网格治理体系。优化网格设置,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将全镇精心划分116个网格,选优配齐网格员600余人。结合网格化管理,搭建“乡风文明评议室”“善美为民工作室”“板凳会”等治理平台,及时收集社情民意,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定期组织网格员收集反馈、按责交办、跟踪落实,形成事项处理闭环制度。建立群众需求信息库,以网格为单位,分类收集“一老一小”、生活困难群体等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截至目前,收集群众诉求35件,化解矛盾纠纷12余起。
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选优配强村“两委”队伍建设,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拓宽用人视野,不断调整优化年龄、学历结构,时刻保持基层治理干部队伍战斗力。着力育强领航头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冬训春训等,采取法规学习、授课辅导、示范观摩、考核验收等方式,为村“两委”干部充电赋能,今年以来开展基层党建业务培训3次,邀请专家现场授课4场次,着力提升村“两委”干部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建立健全后备干部人才库,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到镇村跟岗锻炼,全面参与秸秆禁烧、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项重点工作。建立日常管理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定期对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认可度进行综合考查,对符合标准的持续跟踪培养,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及时动态调整,建好人才储备“蓄水池”。
聚焦为民服务,建实基层治理“实效力”。注重发挥党员网格员在村(居)网格治理中的带头示范作用,以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1+N”党员包联群众机制,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设置党员先锋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定期组织党员“敲门问需”,将收集到的群众“心头事”进行分类汇总梳理,形成问题、责任和效果“三个清单”,通过线上答疑、线下“跑腿”等方式,实现“服务铃响、党员来帮”,让群众切实感受“就近办”“办一次”“零次跑”服务。常态化开展“红色集市”活动,制定“红色集市”驻村计划服务卡,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地点及联系人,实现“一卡在手、服务全有”。建立“群众评价,总支研判,党员优化”反馈机制,根据群众反馈,调整服务频次和内容,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匹配,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今年以来,共开展便民集市活动6场次,涵盖义诊、义剪、义询等贴心服务,服务群众达35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