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基层组织 > 农村党建

长丰县杜集镇:“五步联动”选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

发布日期:2025-10-09信息来源:长丰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李家琳】

近年来,长丰县杜集镇突出抓好村级后备力量,通过“选、育、带、练、考”“五步联动”模式,倾力打造政治强、结构优、业务精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拓宽渠道“选”,扩充人才储量。牢固树立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鲜明用人导向,按照“政治意识强、能力素质高、群众基础牢、工作作风实”的选拔标准,根据每村至少储备2名村级后备干部的要求,通过“择优推荐+公开比选”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纪检、公安等开展资格审查工作,着重选拔一批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的优秀人才作为村干部后备力量,形成“结构优化、力量均衡”的人才储备架构。根据年龄、学历、特长等信息,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和个人档案,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做到“村有档案、镇有台账、县有人才库”,实现“精准画像”。采取设岗定责、跟班锻炼、参加中心工作、“一带一”联系帮带等方式,提高村级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蓄足村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储备村干部后备人才38名,其中21人在村跟班学习,16人通过“一带一”联系帮带培养。

多个维度“育”,提升能力素质。建立“1+N”传帮带机制,紧贴农村工作需求,打造“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学历提升”培育体系,帮助村后备干部快速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纳入镇党委年度工作计划,发挥乡镇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建立“日常学习+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的培养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为后备干部“量体裁衣”定制“培训菜单”。依托“三会一课”、举办培训班、学历提升等方式给后备力量“充电赋能”,政治素养不断提升,知识储备持续增强。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力量结合实际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走访入户、秸秆禁烧等工作,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让其经风雨、长才干、提能力。2025年以来,杜集镇共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4次、座谈交流2次,后备干部参训率达96%。

导师结对“带”,畅通成长通道。建立健全“导师联系培养”制度,由镇包村领导和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与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帮带全覆盖,通过座谈、走访、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掌握后备干部动态,“手把手”现场传授农村工作经验、解决问题方法和发展产业技能,让后备力量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熟悉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帮助其快速进入角色、加快成长成熟。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方案,以“做实事、重实干、强实效”为导向,多层面、多角度对村级后备力量的业务能力、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实行动态管理,畅通“能进能出”渠道,确保后备力量队伍数量稳定、素质优良,以高质量后备力量队伍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活力。今年以来,杜集镇开展“定人帮带、定岗帮带”活动15次,村级后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得到不断提升。

重点岗位“练”,锻造硬核队伍。坚持“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原则,积极为后备力量搭建广阔舞台。各村结合后备干部自身特长和培养目标,根据工作需要,采取“量才配用”的方式,立足个人特点特长,结合各村(社区)发展现状、产业特色等因素,有选择地将后备干部安排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信访维稳、征地搬迁、产业发展、应急管理等吃劲工作上进行锻炼,通过在基层一线历练,全面提升后备干部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实践本领。同时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原则,对日常工作中不履职尽责、作风不良、群众满意度低的村“两委”干部及时调整“出库”,对工作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后备干部及时考察并补充“入库”。自2021年换届以来,杜集镇累计从后备干部中推选村“两委”干部3名,20名后备力量拟在2026年换届时进入村“两委”队伍,切实树立起实干担当的良好作风。

动态管理“考”,激发发展活力。围绕年龄段、学历层次、个人专业、农村任职经历等内容,建立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库,并按照近期可用、重点培养、持续引导、长期储备4个方面实行分类管理。全面推行村干部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实行“基础工资+绩效奖励”工资制,将绩效考核得分与绩效报酬挂钩,构建有奖有罚、奖优罚劣的履职管理机制,推动村级后备干部担当作为。年终由组织部门和村党总支书记对后备干部进行综合考核,围绕政治思想状况、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绩等进行民主评议、考核评估,将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重要依据。拓宽晋升渠道,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或届中调整、村干部出现缺额时,优先将工作实绩突出、带富能力强的优秀村级后备干部推选进村“两委”班子,并优先吸收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群众认可度高的青年人才作为农村党员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从而调动后备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