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巢湖市烔炀镇扎实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行动,以“精准储备、靶向培育、实战砺炼”为核心,突出建好储备、培育、管理三大体系,为村级班子建设储备“过硬梯队”,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全渠道甄选,建好储备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压实镇党委主体责任,通过召开党委会研究后备力量培育方案,明确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组织委员具体抓、包联村领导分片抓的责任体系,组建由包联村领导、镇党建办干部、村“两委”成员构成的摸排专班,深入全镇17个村(社区)开展“逐户访、重点挖”行动,重点关注在外经商的产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本土种植能手等群体。突出产业需求导向,立足镇域农旅融合、特色种植等产业发展优势,打破“按惯例选、凭印象定”的传统思维,将后备力量选拔与产业布局紧密连接,围绕葡萄种植、瓜蒌培育、民宿运营等镇域特色产业,在凤凰村挖掘民宿管理骨干2名,在花集村筛选瓜蒌种植能手2名,靶向挖掘“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优质人才,让后备力量自带“产业基因”。建立“一人一档”储备库,对摸排发现的人才,从政治素养、产业技能、群众口碑等维度综合评估,分类纳入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库,目前,全镇共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43人,其中致富能手6人、返乡创业人才8人、退役军人5人,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更契合乡村振兴发展需要。
聚焦实战赋能,建好培育体系。打造“定制化”培训课堂,结合工作实际,分领域开设“产业赋能班”“治理实务班”:“产业赋能班”围绕集体经济发展,邀请凤凰村书记讲解农旅融合(如民宿运营、采摘园管理)、花集村书记分享特色种植(如葡萄品质提升),同步涵盖土地流转等内容;“治理实务班”聚焦基层治理痛点,设置网格管理、矛盾调解、应急处置等课程,邀请镇综治办、司法所干部现场授课,2025年以来,已开展4期培训,覆盖后备力量及村“两委”干部120人次,实现“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双导师”帮带机制,1名包联村领导、1名优秀村书记共同帮带一名后备力量,将帮带任务与具体项目绑定,推动后备力量“跟着学、跟着干”,目前,全镇16名优秀导师已结对帮带37名后备力量,带动后备力量参与制定产业规划6份、解决治理难题12件,实战能力显著提升。深化实战砺炼载体建设,选拔20名后备力量担任村民小组长、网格长,在矛盾调解、秸秆禁烧、惠民政策宣传等岗位“试岗”,2025年以来,后备力量累计参与一线工作158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39件,在实践中磨炼干事本领。
强化动态管理,建好管理体系。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以严管厚爱激发队伍活力,确保后备力量“能干事、干成事”。实行“一人一档”跟踪纪实管理,为每名后备力量建立成长档案,详细记录培训学习、项目参与、群众评价等情况,镇党建办每季度联合包联村领导开展跟踪考察,通过“看项目进度、听群众口碑、查工作台账”,精准掌握后备力量表现,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深化“暖心化”关爱帮扶,落实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包联村领导每月与后备力量沟通1次,及时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实际困难,对参与重点项目的后备力量,协调镇直部门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指导,为其“减负赋能”。严格执行动态调整机制,明确退出情形,对政治上不合格、能力上不胜任、群众认可度低的,及时予以调整,对表现突出、实绩显著的人员,优先推荐担任村民小组长、网格员等职务,或安排参与村级重要事务,树立“能者上、劣者退”的鲜明导向,持续优化队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