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县吴山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精心培育“头雁”、着力壮大“强雁”、扎实储备“雏雁”,构建起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雁阵”格局,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锻造“头雁人才”,把稳乡村振兴“方向盘”。始终将建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拓宽渠道“选”。创新实施“归雁工程”,从一批政治意识强、能力素质优、群众基础好,有乡土情怀,愿意返乡支持家乡建设的人员中,成功回引2名在外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为“头雁”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多措并举“育”。积极优化村级干部队伍学历结构,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提升村干部学历46人,促进了“头雁”队伍能力的专业化、现代化。实绩导向“用”。创新开展“村(社区)书记擂台比武”“头雁领航”等实践活动,在“打擂”中交流经验、在比拼中提升履职能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鼓励领办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激励“头雁”在乡村振兴一线打头阵、扛硬活、出实绩。
培优“强雁人才”,锻造产业发展“主心骨”。围绕镇域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各类实用人才。全面摸排“建库”。建立动态人才信息库,全面摸排并入库乡村工匠、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乡土人才158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和服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精准施策“培育”。线上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强化理论政策学习;线下紧扣产业需求,采取“订单式”培训,邀请技术骨干开展农业技术5次,培训乡土人才50余名;深度挖掘“吴山铁字”“吴山贡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搭建平台“聚力”。依托江淮园艺建成瓜菜育种创新中心,汇聚8名高层次人才、5名博士后在内的25名硕士以上科研人员,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280名、新型职业农民60人,认定乡村工匠8人。
储备“雏雁人才”,注入乡村建设“新血液”。坚持把后备力量培养作为长远之策。严格标准“选苗”。对标村级后备干部选用标准,公开招考选拔了65名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中青年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多管齐下“墩苗”。坚持镇级集中培训和村级实践锻炼相结合,并选派5名镇村干部赴南京市江北新区、嘉兴市凤桥镇等先发地区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思路。一线实践“壮苗”。 建立导师帮带制度,由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和村“两委”进行结对培养,传授工作方法。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参与产业发展、信访维稳、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锻造了过硬本领,实现了村级后备力量的可持续培养与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