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瑶海区七里站街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精心打造“理论、实践、榜样”三类课堂,赋能党员教育质效双升。
搭建“理论课堂”,以学铸魂筑根基。深化集中培训。实施“四季轮训”工程,明确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课程学时占比不低于50%,按照“区级示范培训、镇街普遍轮训、社区兜底培训”要求,设置专题讲座、影视教学、案例研讨等培训模块,邀请区委党校讲师、区街业务骨干授课,今年以来街居两级已开展流动党员“凝心铸魂”春训、基层党务工作者“淬火锻钢”夏训共计6场次,覆盖基层党组织书记、流动党员、基层骨干等390余人次。抓好日常教育。以支部为单位制定年度学习计划,依托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创新开展“七里学堂——干部培训赋能计划”,每月由部门负责人或业务骨干量身定制课程授课,紧扣工作需求,靶向赋能干部成长。依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党员前往渡江战役纪念馆、合肥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沉浸式党性教育。线上学研互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资源优势,利用好“安徽党员大课堂”“红色影视播放季”等视频资源,灵活运用集中培训、分组研学、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推动学习广泛开展。综合运用各级先锋网、“七里新视线”公众号、党建微信群等新媒体矩阵优势,及时推送各类学习课件资源,发动党员进行线上分享交流,增强党员之间、党员与支部之间的情感链接。
搭建“实践课堂”,学用转化重实效。夯实志愿服务体系。孵化培育“永久牌”老党员、“小巷管家”等志愿服务队伍42支,招募吸纳在职党员、“五老”人员、“两企三新”领域党员居民骨干、大学生等在册志愿者2000余人,依托“让社区多个帮手”、在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两单五微”作用发挥平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今年以来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帮困助残、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90余场次,惠及群众3500余人次。老幼融合深度服务。深化“窗帘之约+”服务,在“窗帘开合”信号关怀基础上,创新融合“用电用气监测+党员志愿联动”机制,实现异常预警快速处置,精准守护老人安全。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家门口“健康驿站”,将过去需奔波数家医院的基础体检、便民剪发等服务“打包”呈现,多元服务精准对接银发需求。针对高龄、行动不便老人,由“专业医护人员+党员志愿者”组队,进行健康评估、用药指导等“健康敲门”服务。紧盯青少年成长需求,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公益暑托班、“开学第一课”等活动70余场,覆盖2500余人次,以丰富实践助力青少年成长。协商议事共惠民生。发挥党组织“轴心”作用,由小区党支部召集“两代表一委员”“好帮手”单位、社区民警、群众代表等共商共议,将设施提升、邻里纠纷、环境整治等问题摆在“桌面上”说,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办结清单”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开展“周四来说事”党群议事会79场,靶向解决护栏更换、路面破损、物业费调整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3件,跟踪督办10件。
搭建“榜样课堂”,示范引领树标杆。选树榜样典型。评选出郝素云、蒋德新等服务群众、热心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20余人,深入挖掘征迁改造、防汛排涝等基层一线、急难险重等岗位的党员先进典型事迹22例。近年来,以榜样事迹为蓝本,拍摄《红色的约定》《第150个院子》《社区里的“好”阿姨》等电教片10余部,其中3部入选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课件库,《第150个院子》在合肥市第十五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及最佳编导奖。宣讲榜样事迹。组建以社区书记为骨干、榜样典型为补充、党校教师为外援的23人讲师团,形成“理论专家+实务骨干+草根名嘴”的复合型先锋师资队伍,自主开发《把工作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一个郝阿姨、一群好阿姨》等特色课程8门。打造“草根讲堂”,组建“永久牌”老党员宣讲队、“红烛先锋”宣讲团、“百人初心宣讲团”,邀请郝素云、安成金等榜样人物现身说法,深入街道巷陌、学校课堂、车间工位等基层一线,讲述“窗帘下的温暖约定”“‘暖宝’的故事”等平凡中的非凡故事,让榜样力量直抵人心。用好榜样力量。强化“三带三学”机制(带思想学信念、带业务学本领、带作风学担当),打造“薪火永相传”师徒工作室,培育标杆师徒对子13个,通过精准结对、言传身教,做实“老带青、传帮带”工作,让榜样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组建“薪火”党课创研社,启动“1名导师+4名骨干+N名青年”的创课模式,明确“小区党建”“协商议事”等12个党课课题研究方向,不断充实党员教育课程库。(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