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巢湖市黄麓镇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新要求,积极探索“三学融合”新模式,通过深耕沉浸式课堂、筑牢系统化课堂、创新互动式课堂,有效破解传统培训中内容单调、覆盖有限、学用脱节等难题,实现教育培训质量与效能的双提升,为打造“书香黄麓·科创新城”注入强劲动力。
深耕“沉浸式”红色课堂,在党性淬炼中提升教育质量。黄麓镇坚持将提升政治素养、筑牢党性根基作为党员教育的“第一要务”和衡量培训质量的“第一标准”。为此,黄麓镇深度挖掘整合本土独特的红色文化与历史资源,着力打造“沉浸式”红色课堂,变旧址为课堂,变历史为教材,以情感人、以史育人。一是打造实境课堂。重点提升张治中故居、富煌集团等现场教学点的布展水平和讲解词内涵,开发特色红色党课。二是丰富体验形式。在建党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在此开展“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聆听一个红色故事、观看一部专题影片、参加一次专题研讨”的“四个一”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在此开展入党宣誓、主题党日等活动56场,参与党员超1200人次。
筑牢“系统化”实体课堂,在扩面增效中拓展培训广度。黄麓镇着力构建以“夜阑书香”中青年干部夜校、“以文辅政”培训班及镇党校课程为核心、电教远教资源为补充的多元化、立体化培训体系。一是做强干部培训特色课堂。聚焦镇村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每月组织“夜阑书香”“以文辅政”等集中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党校教师及高校学者授课,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医疗健康等多领域,旨在全方位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夯实党校主阵地与用好辅助渠道协同发力。明确乡镇党校“六有”要求,承接各类党员干部培训班与分课堂,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培训,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同时,有效整合安徽先锋系列平台、优质电教片等资源,发挥镇电教中心、村(社区)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每月组织集中学习40场次,作为党校教育的有益延伸和补充。
创新“互动式”特色课堂,在学用转化中确保教育实效。黄麓镇坚决推动学习内容从“理论灌输”向“实践指导”转变,将教学现场延伸到发展一线和群众身边。一是开设“实践课堂”促振兴。邀请农技专家、产业带头人等22位专业人才,用“乡音土话”讲理论、用“身边故事”举例子。例如,黄麓镇张疃村利用黄麓精华葡萄精品示范园作为党员教育学用示范基地,开设“田间课堂”,专家现场为村民讲授葡萄种植技术。今年已开展此类实践课堂11场次,惠及党员群众800余人。二是为民办事解难题。深化“社情民意座谈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服务队,定期深入网格、农户,收集民意诉求。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今年以来,党员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600余户、企业26家,梳理问题清单277条(已办结236条),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环境整治、邻里纠纷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