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合肥市肥东县坚持用好用活县内红色资源,通过构建“红色阵地”、培养“红色师资”、创新“红色课堂”等措施,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筑牢精神高地,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
强化阵地建设,绘制一核多点的“红色地图”,延伸教育“广度”。建强“教学基地”。依托渡江战役总前委瑶岗旧址,通过保护性开发,重点打造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生态文化园,串联新四军东进抗日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馆、东乡支部展陈中心等46处红色景点,打造4条“红色走廊”,帮助党员群众追寻“红色足迹”。打造“党校阵地”。推动县委党校和18所乡镇(园区)党校课程联动、资源互补,持续推动建设23个党员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设《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肥东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等课程,年均培训各级党员干部8600人次。研发“特色教材”。邀请40名党史、档案专业人才组成“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组”,开展革命史料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编纂《中国共产党肥东百年大事记(1921-2021)》《肥东党史资料文集(第一辑)》《肥东简明史稿》等系列丛书,协助开发出“东进抗日”“小葛碉堡”“先锋农场”等12处红色资源,推动蔡永祥烈士纪念馆、黄疃庙战役纪念馆、柯武东旧居等24处红色遗址保护工作。今年以来各景点累计开展教育活动530余次,参观人数8.2万余人次。
整合师资力量,推广立体多维的“红色宣讲”,拓宽教育“深度”。构建多元师资库。打破地域、单位、身份限制,邀请省、市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方史志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特聘师资;组织县委党史办、县委党校、县地方志研究室及优秀组工干部作为专职讲师;吸纳熟悉本地红色历史的老党员、烈士后代、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等壮大兼职队伍,构建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红色教育师资队伍。建立管理评价体系。制定《肥东县党员教育师资库管理办法》,严格准入、规范管理,对每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员反馈进行评估,加强跟踪问效。对年度考评为优秀的在评先选优、职级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对教学效果不佳者及时调整,确保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活力。提升讲师教学能力。实施师资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举办党员教育师资专题培训班,常态化开展教学观摩、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活动,促进师资经验交流与共同成长。今年以来,肥东县组织“红色讲师”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单位开展红色宣讲活动1300余场次。
注重学用结合,开设形式多样的“红色课堂”,增强教育“实度”。坚持做好红色教育“后半篇文章”,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基本培训等制度贯通起来,帮助党员深化自我剖析,找准党性锤炼的着力点,确保党员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围绕落实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等党员教育7个方面,广泛征集县内特色选题和事迹素材,组建专业制片团队拍摄了《人生如织》《一盏不灭的马灯》《听一园清风品包公文化》《帮“盲”》《以后再说》等优秀作品32部。开展“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足迹大寻访”等红色宣讲环节,做好“理论+故事”“理论+艺术”结合文章,将最新理论、党史故事与新编庐剧、大鼓书等文艺形式相融合,开发《红耀瑶岗》《运筹帷幄定江南》等“红色课程”。今年以来,利用送学下乡、文艺汇演等形式,共举办各类活动326场,3.5万名党员群众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