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瑶海区将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秉持“内容出新、载体创新、学用走心”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兼具思想性与感染力的影视教材,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镜头深入人心,让先锋故事在屏幕上传递温暖力量。
“靶向策划”选题,让内容“接天线”又“接地气”。牢牢把握党员教育电视片“姓党”的根本原则,在选题策划中,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对标省市部署,建立“年初谋划、动态调整”机制,明确红色传承、基层治理、身边榜样等核心方向,避免空泛创作,确保每部作品都成为服务中心工作的生动载体。推行“一线调研+重点挖掘”机制,组织团队深入老旧小区、企业、园区等基层一线,与党员群众面对面问需,精准掌握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深化“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发动全区各级党组织推荐典型,选树群众认可的身边模范,以恒通小区“窗帘之约”、“有爱无碍”志愿服务队等真实事迹为切口,用小故事传递大能量。近3年来,已创作《“快递”温暖》《新星点灯》等不同类型党员教育电视片50余部,年均储备优质选题10余个,形成“储备—创作—推出”良性循环,让作品充满烟火气。
“精雕细琢”创作,让作品“有精度”更“有温度”。着力打造思想性、艺术性、技术性兼具的作品,构建起“组织主导、专业主创、基层主场”的制片机制。通过专业培训、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了专兼结合的摄制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与主人公深度沟通,确保镜头真实还原党员心声。在创作思路上,聚焦党课视频,选拔优秀业务骨干、各领域先锋模范、退休老党员等作为党课主讲人,通过讲述典型事例、分享金句、倾诉心声、传递情感,帮助党员群众体悟党的创新理论,拍摄《胜利的一课》《红色的约定》等10部精品视频党课;聚焦典型事迹片,采用“纪实+故事化”手法,通过细节捕捉、同期声运用和真实场景再现,让党员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摄制《我的师傅是“社牛”》《忠诚到永远》《“楠”能可贵》等接地气的人物成长故事视频;聚焦特色案例,摒弃说教模式,挖掘文化资源,用好党建元素,以专业视角和通俗视角,展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成效,开发《何为贵》《枝叶总关情》《干部“三联系三服务”》等课件教材。
“多维学用”转化,让热度“在线上”更“在线下”。秉持“既要拍好更要用好”的理念,构建“线上传播+线下实践”的学用闭环和“网+微+屏”立体传播矩阵。在瑶海先锋网开设党建视频专栏,发布原创电教片38部,总观看量突破10万人次。依托党员微信群推送党建微视频,实现“指尖随时学”。打造“百姓影院”“红色放映厅”等社区剧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广场的“开放大屏”滚动展播。将优秀作品纳入主题党日、党教培训必修内容,融入“工地党课”“银色党课”等特色课堂,灵活开展“观影+研讨”学用活动。结合“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活动,邀请《清澈的爱》《筝心有归处》《致红》等故事原型戴清、汪本军、王志红等开展巡回宣讲,拓宽受众范围。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恒通社区制片基地,开展“头雁领航、雏鹰群飞”学习实践短视频创作活动,引导基层工作者通过观影研讨、工作纪实等方式,把电视片中的先锋精神、先进经验融入日常工作,切实将党员教育的“思想养分”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践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