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基层动态 > 党员教育工作

瑶海区:破“三难”抓好“三新”领域党员教育管理

发布日期:2025-11-11信息来源:瑶海分站 字体:【   【责任编辑:杨静】

近年来,合肥市瑶海区聚焦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三新”领域党建,以“组织强基、教育提质、服务赋能”为路径,着力破解党员教育管理“覆盖难、参与少、作用弱”问题,推动“三新”领域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兴领域红色动能。

建强组织“硬体系”,破解教育管理“无抓手”难题。针对“三新”领域党组织覆盖散、管理链条松等痛点,构建“全域覆盖、权责清晰、阵地支撑”的组织体系,夯实党员教育管理根基。攻坚“两个覆盖”破难点。锚定“走在全市前列”目标,开展“三新”领域党组织覆盖专项行动,657家有党员的重点企业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66家无党员重点企业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组建联合党支部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全面覆盖”,确保党员教育管理“不漏一企、不落一人”。理顺管理机制除堵点。严格落实“管行业必管党建”要求,建立全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明确区委社会工作部抓党建、民政部门抓登记监管的职责分工,破解新社会组织党建“多头管、没人管”困境;依托商协会大厦搭建民营经济人士凝聚平台,同步设立党建工作联络站,确保党员教育管理方向不偏、导向不歪。建强阵地载体强支点。深化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建设,依托海创景寓打造暖“新”公寓、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在明光路街道坝上吾悦等点位布局“歇歇角”红色驿站,配备党员学习书架、政策宣传屏等设施,构建“15分钟党员教育服务圈”。目前已建成各类服务阵地166个,累计服务党员超3000人次。

创新教育“软方法”,破解学习参与“不积极”难题。立足“三新”领域党员职业特性、时间碎片化等实际,量身定制“精准化、灵活化、实践化”教育模式,提升党员学习主动性。“靶向施教”定内容。针对新经济组织党员,开展“政策帮办、助企发展”主题培训,邀请税务、人社专家解读惠企政策;针对新社会组织党员,开设“社会组织党建实务”课程,聚焦行业规范与公益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党员,重点开展交通安全、权益保障法规教育。今年以来已举办专题培训18场,覆盖党员800余人。“灵活授课”破时限。依托“瑶海志汇”平台开设“云端课堂”,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制作成微视频、音频课件,方便党员利用接单间隙、休息时间“随时学、随地学”;在红色驿站设置“党员学习角”,摆放党史、党建书籍供党员现场阅读。今年已推送线上课程46期,累计学习时长超1.2万小时。“实践教学”强实效。组织“三新”领域党员担任“小区治理体验官”,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矛盾调解等工作,在实践中深化宗旨意识;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在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群体中选树先进典型,邀请汪东等3名省市“十佳”新就业群体党员宣讲事迹,以“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党员学习热情与服务动力。

做实服务“暖文章”,破解作用发挥“不充分”难题。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关爱”同频共振,以精准服务激活党员干事创业、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教育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健全联系机制“知需求”。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平台企业、站点负责人常态化联系机制,每月开展1次“面对面”座谈,精准掌握党员工作生活困难与思想动态;开通社区直通电话,专项解决“三新”领域党员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已受理并解决外卖小哥停车难、快递员子女入学等诉求73件。落实关爱举措“暖人心”。制定新就业群体“暖新”实事清单,提供免费体检、子女托管等服务;联合工会、共青团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今年已发放慰问物资2000余件,惠及党员200余人;依托“红邻驿站”推行“物业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三维模式,提供充电、饮水、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让党员切实感受党组织温暖。搭建实践平台“促担当”。引导“三新”领域党员融入基层治理,将“窗帘之约”等治理品牌与党员服务结合,组织参与独居老人关爱、社区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鼓励新社会组织党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共享妈妈手工坊”“五彩假日”公益托管等项目。今年以来“三新”领域党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超8000小时,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兴力量,推动瑶海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